中新网兰州5月24日电 (记者刘玉桃)初夏,雨水较少。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石峡镇石峡村药农剡宏只好人工给地里的药材浇水,妻子卢亚萍在旁边打下手。“这些药材很金贵,要精心呵护,才能有好收成。”剡宏一边拔地里的杂草一边说。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主产甘肃、四川、湖北、山西等地。
剡宏与妻子和邮政储蓄银行人员商谈贷款。 刘玉桃 摄
剡宏介绍,半夏属于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大的“三高”作物。虽然利润高,但因为其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较高。“1亩半夏投入成本在2万元左右,遇到干旱、高温,或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产量骤降,会造成药农损失严重。”
“为降低半夏种植风险,我们正在尝试发展温室大棚立体种植,运用现代自动化管理,控制药材生长温度、湿度等,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剡宏称,虽然现在试种已经成功,但是推广还存在困难。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剡宏将核桃树与半夏套种。 钟欣 摄
“我们缺乏现代管理人才,因为地处农村地区,从外面引进人才较困难,其次温室大棚造价高,资金短缺,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剡宏说。
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其境内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149~214天,是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适宜半夏生长,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
2007年,种植玉米、小麦的剡宏一家经济收入少得可怜,偶然间他发现同村有人种半夏,每斤干货最高可卖70元,收入可观,于是他从湖北购买半夏种子,尝试种植半夏。在经历过盈利和亏损后,剡宏总结经验,2009年,他种植的15亩半夏收入达到15万元。
“成功了,有了信心。”剡宏开始流转土地,发展半夏种植产业。2013年,他的半夏种植面积达到50亩。“那年因为一场冰雹,我亏了20多万元,记得那时蹲在地里,差点哭了。”
看中半夏的市场前景,剡宏没有放弃。2014年,他和妻子以及4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盈丰半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亩,加之自己的50亩土地,发展半夏产业。此外,还经营黄芪、柴胡等中药材的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
“当时没有资金购买种子,我到处筹资金,后来我们找到邮政储蓄银行,以‘三户联保’贷了60万元,在其他银行我们贷不到这么多钱”。剡宏说,“那真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近年来,合作社开拓“互联网+”营销渠道,创新探索“合作社+网店+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助推精准扶贫。2016年,合作社扩大了规模,继续以“三户联保”贷款135万元,除了100亩半夏,还种植200亩其他药材,年终给社员分红50多万元。
如今,合作社注册“石龛峰”中药材商标,申请产品产地认证书,社员已扩大到200多户,中药材交易量80多吨,资金流400多万元,建成电商服务中心一处,发展中药材基地32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327人,是全县“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之一。(完)
相关链接:
甘肃“内调外送”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