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技新城采风系列报道(6)】
拥抱高铁梦 打造扬州对外开放“第一门户”
拉近苏南、长三角距离 聚合各类资源 迎高速发展黄金期
新城人如今离“高铁梦”越来越近了。一条横贯全省南北的交通大通道、大动脉——连淮扬镇铁路已经在扬州铺天盖地建设当中,而高铁站的落户将把新城打造成扬州开放的“第一门户”,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聚合,新城将迎来融入苏南、长三角的高速发展黄金期。
高铁站落子新城 2020年新城人将圆“高铁梦”
摊开生态新城的地图,启扬高速、沪陕高速分别从南北穿城而过,宁启铁路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铁第二通道——连淮扬镇铁路在新城核心区交汇,特别是高铁站落子新城,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
“高铁梦”是新城人割舍不掉的一段情谊。从2014年12月28日扬州先行开工段在全线率先开工后,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建设进度全线领先,桥梁灌注桩、承台、墩身、架梁等施工快速推进,新城人的“高铁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图景。
记者了解到,坐落于核心区内,融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地铁、公路、公交一体换乘的扬州东部综合客运枢纽已启动桩基工程,一并建设的高铁站规模为6000平方米,两站台六线,相当“高大上”。
根据建设计划,东部枢纽将同步实施地铁1号线穿越预留工程,有序开工建设长途汽车站、公交首末站和出租车停靠站等,确保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与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四位一体”综合中心打造扬州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
未来这里是扬州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成为站城一体的城市客厅。新城负责人介绍,连淮扬州高铁站不同于国内的其他高铁站,它是参照日本京都站打造的一个集“高铁站、主城区中部交通枢纽、廖家沟公园管理服务中心、江广融合地带商业综合体”四位一体的综合中心。
“在这里,高铁站不只是传统的交通枢纽,通过立体交通组织和复合功能布局,车站与街区合为一体,利用人流集散组织商务、办公、购物空间,从而打造一个市民生活的新中心。”该负责人指着高铁片区的模型介绍道,高铁站不仅毗邻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高约200米塔楼——创智中心更是“高铁门户”的标志建筑,未来这里是新城天际线的一道靓丽风景。
高铁站的落子,也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对外交通,未来这里20分钟到达南京,1小时到达上海,4小时到达北京,极大的便利了市民的对外出行。对内交通上,新城规划了主干路、快速路等,同时拟建东西走向的地铁1号线和南北走向的地铁4号线,加快新城发展和片区融合。
拉近苏南、长三角 聚合各类资源 迎高速发展黄金期
2020年是新城“质变”的重要节点。东部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加上已落成的扬州泰州机场,未来,新城不仅具备对内紧密服务城市,对外快捷对接区域的交通优势,其东联西拓、北上南融的区位优势,带来四面八方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聚合,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高铁将新城拉近苏南、拉近长三角,更通过高速铁路网的联络贯通走向全中国。”该负责人说,往北,高铁经连云港把新城连接上渤海都市圈。往南,经镇江,推动扬州新城加快接轨上海、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进程。
相关专家表示,今后生态新城将极大增强承接和吸纳长三角创新要素和资源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崭新的生态新城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夯实宜业宜游宜居新城“硬基础” 拉开路网大框架
“新建新城,基础先行。生态科技新城将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全力加快江广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未来智慧新城的高效载体。”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城正在超前谋划、高标准规划未来新城路网、地下管网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同时要突出道路先行,以加快主干道建设为重点,抓紧完成路网体系,拉开新城建设的总体框架。
“万福路、曙光路+凤凰岛路、文昌东路、金湾路……如今新城的路网越织越密,路网大骨架已经成形。”该负责人表示,新城还以“海绵城市”的标准打造会“呼吸的城市”,站东路的地下综合管廊探索也已经展开。
据了解,今年,生态科技新城将按照市党代会明确的“五年基本完成核心区基础设施”的要求,夯实宜业宜游宜居新城“硬基础”,紧扣连淮扬镇铁路建设序时,有序拉开路网框架,以服务高铁枢纽和核心区产业项目为重点,逐步完善核心区路网体系。今年新建、续建10多条道路建设,其中曙光路北段、站西路、站北路、韩万河东路、站东路、夏桥路年内开工。
相关链接:
海口组织三大运营商检查东环高铁信号覆盖 查找信号盲点弱点
环岛高铁海口段长流、秀英、城西等站预计今年底前开通城际快线
端午首日交通枢纽有序运行 环岛高铁海口东站增设动车
住建部:今年6月底前完成京沪高铁沿线违法占地等行为的查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