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宁德市寿宁县斜滩镇镇区内,一座长106米、宽6.8米、高20米的新建双孔木拱廊桥,横跨斜滩溪上。
正带领团队加紧建桥的郑多雄,是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近日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该桥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长、最宽、最高的双拱木拱廊桥。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互相承托,结构简单,但坚固异常。而且,整座廊桥不用一根铁钉,全部采用人工榫卯结构。
斜滩镇曾完整保留着10多座古廊桥,因洪水冲击和年久失修而受损。为传承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当地公益组织与政府聚合民间力量,众筹修建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寿宁县系“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现存有老木拱廊桥19座,为中国最多,年代序列也最齐全。
长期从事木拱廊桥研究与保护的寿宁县博物馆原馆长龚迪发说,不用片钉寸铁,只凭榫卯衔接;使用短的构造材料,却形成了大的跨度,这是木拱桥营造技艺的独特之处。
郑多雄是当地一个廊桥建造世家的第八代传人,现年90岁的国家级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传承人郑多金,是郑多雄的哥哥,也是他的师傅。而郑多金的造桥技艺,传自于他的父亲。
据郑多金追述,其父郑惠福1923年拜师于当地造桥工匠徐兆裕的第四代曾孙徐泽长,而他19岁开始跟随父亲修建木拱廊桥。至今,闽浙一带的诸多廊桥,都留有他们父子的墨迹。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郑多金学有所成。1967年,40多岁的郑多金成为造桥的主工匠,主持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座木拱廊桥——寿宁县下党乡的杨溪头大桥,桥长50.5米、宽5.1米、拱跨37.6米。
此后,随着闽浙山区纷纷建造石头桥,木拱廊桥市场逐渐萎缩。郑多金虽然时有被雇请修缮廊桥,却再也找不到主持建造廊桥的机会。郑多金自此封墨30多年。
直到2006年,郑多金再圆造桥梦。当时因寿宁牛头山水库的建设,两座廊桥异地迁建,郑多金带着郑多雄主持两座桥的迁建,并借此机会将造桥技艺完整呈现给郑多雄。
郑多雄原本是一名石匠,但跟随郑多金迁建廊桥后,转行学起造桥来。“要学造桥工艺,没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是不行的。”
从每天花八九个小时练习砍、劈、削、弹等基本功,到搭建木栱廊桥模型,郑多雄忘不了,第一次搭模型搭了20来天仍不成功,一个月后才搭好第一个木拱廊桥模型;为了熟练掌握技巧,他又多次搭建不同尺寸的木拱廊桥模型。
2007年,郑多雄主持修造了浙江普宁申洋桥。2011年,他带领4个徒弟主持建造西浦村的飞云桥。在这十来年的实践中,郑多雄的建造技艺日臻成熟,他也组建起建桥团队,先后在闽浙一带主墨建造了11座廊桥。
为了将造桥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2015年春节过后,郑多雄的儿子郑晖民加入了木拱廊桥建造队伍,传承造桥技艺。
经过近两年的锻炼,郑晖民现已掌握了基本功。虽然离掌握造桥技术还有段路,但他相信,“经过父辈的指导,我会慢慢成长,将造桥技艺与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完)
相关链接:
北海机场新增1座旅客登机廊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