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互联网农业小镇团队教技术、找门路,南岭村村民杨林森学上网用电商
这位“触网”农民有点“潮”
昌江农民杨林森在学习打包柠檬。 (资料照片)
-记者孙慧
“说起‘互联网+农产品’,我们也熟悉,可这农产品是怎么卖出去,这在以前还真的不懂。”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南岭村村民杨林森对记者说,可最近村里那50亩柠檬通过电商卖出去后,他终于明白了农产品是如何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南岭村是十月田镇的一个移民村,乡亲勤劳肯干,开辟了很多土地种植橡胶,靠割胶盖房买车,送孩子进城读书。
近几年来,橡胶价格下跌,橡胶树也逐渐老化,南岭村的村民们收入也降低了不少。杨林森家也一样收入不景气,想来想去,杨林森就联合村里几个要好的亲戚,一起外出找转型致富的门路。“我们去了儋州、东方,还去了东线几个市县,就想看看别的农民都在种啥、卖啥,能不能挣钱。”
转了几个市县后,杨林森看好了柠檬。柠檬耐旱喜温,地里还可以套种别的庄稼。2016年8月,下定主意的杨林森和村里其他8位村民组成了一个合作社,拼凑出50亩土地种上了柠檬。
今年5月,50亩柠檬树树头上挂满了果实。沉甸甸的果实也“压”在了杨林森的心上。“我们周边的人没有吃柠檬的习惯,也找不到老板上门收购,这柠檬咋卖出去?”着急的杨林森也想学做微商,通过互联网找销售渠道,可效果不理想。
5月22日,一支正在参与十月田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建设的创业团队来到了南岭村,给村民做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听完了电子商务培训课,杨林森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培训老师李志鹏。李志鹏决定,给南岭村的村民们上一堂电商实践课,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杨林森把那50亩柠檬果卖出去。
李志鹏的团队通过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电商平台为杨林森拉到了202件订单。
杨林森很高兴,可他想不到难的还在后面。“这柠檬咋收,又用啥包装,怎么送到卖家手中,这原来还有好多门路在里面。”
“柠檬的采摘是有一定要求的,不然会伤到枝条影响下一茬生长,采下来的果实要为果品分级,不同果品不同价格,才能卖出效益,果实的包装也要装好,不然会磨损果皮影响品质……”经过了几天的实践操作后,杨林森终于弄明白了一个柠檬从田间运送到卖家手里需要通过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是如何落实的。
“我们在十月田镇走访了好几个村庄做调研,发现农民和渠们虽然有致富的愿望,可不懂产品是怎么包装、营销传播、销售,这些都是以后我们电商培训课需要普及的技术知识。”李志鹏说。驻扎农村半年来,深刻感觉到农产品的生产问题大多是由市场道倒逼,如果农民能懂得用电商找到好销路,就可以种好地,挣到钱。
在李志鹏的创业团队带领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南岭村50亩滞销的柠檬全部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虽然目前钱款还没打回来,可杨林森心里有了底:“这互联网能把种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去,咱得学习这互联网知识。”
杨林森的“触网”故事只是我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15年起,我省开展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全省有10个乡镇开展互联网进村入户工程,举办农民电子商务培训课、建设淘宝服务站点等等举措,让“一根线都看不见”的互联网,拉近了千万个杨林森与世界的距离,为我省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尝到电商销售的甜头后,杨林森这几天给家里装上了无线宽带,准备多通过互联网学习电商和生产技术知识。“这电商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咱还得多学习,把技术都学好,以后村里还要继续淘汰老化的橡胶树,扩大种植柠檬或者别的农产品,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本报石碌6月10日电)
相关链接:
原始自然景观——海南昌江棋子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