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举人著作《晋水图志》出版座谈会1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晋水图志》介绍了晋祠附近村庄的水利设施、用水情况和水权纷争。图为刘大鹏画的晋水源流图。李娜 摄
11日,纪念清末举人刘大鹏诞辰160周年暨《晋水图志》出版座谈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举行。其著作《晋水图志》介绍了晋祠附近30多个村庄的水利设施、用水情况和水权纷争。
据了解,刘大鹏为清末举人,出生于1857年,于1942年去世,在世85年,是太原市赤桥村人。他字友凤,号卧虎山人,先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16年,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10年。他的老师杨深秀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完成学业后,刘大鹏在太谷县当了21年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学校任教10余年。
清末举人著作《晋水图志》出版座谈会1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晋水图志》介绍了晋祠附近村庄的水利设施、用水情况和水权纷争。图为刘大鹏书房“退想斋”。李娜 摄
刘大鹏一生曾务农、务工、开煤窑、经商、教书、写书,他从34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5日,连续写了51年的日记,约200余本,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是历史的缩影。
刘大鹏生活的赤桥村位于晋祠附近,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是奉祀西周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山海经》有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晋水三源,分别为难老泉、善利泉和鱼沼泉,难老泉为主泉,因此晋祠附近的村庄种有大量稻谷。
据太原市地方志学会理事、山西晋祠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王玉明介绍,《晋水图志》又名《晋水志》,成稿于1907年中秋节前夕,共十三卷,至今已110年历史。在该书中,《晋水图志》真实地记录了晋水源流,各村的分水口、水磨等水利设施,祭祀,以及因争夺水资源而引起的纷争,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地方文献。
王玉明说,1942年,刘大鹏去世后,其著作《退想斋日记》、《晋祠志》、《晋水图志》等,由其妻子史竹楼、五儿子刘瑜等家人保管,文革时,很多著作不幸散失。
近日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编、三晋出版社出版的《晋水图志》一至四卷,手稿由赤桥村村民温洁提供。
清末举人著作《晋水图志》出版座谈会1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晋水图志》介绍了晋祠附近村庄的水利设施、用水情况和水权纷争。图为此次出版的《晋水图志》。李娜 摄
温洁说,读高中时,他暑假在家休息,发现村里来了一个文物贩子,想要以10元钱从一位老奶奶手中买走此书,就以15元的价钱买回这本书,“那时候我一个月的伙食费才10元,这本书一直被垫在那位老奶奶家中的棺材板下,才保存下来”。
王玉明说,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社会,水源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从《晋水图志》的目录中可以看到,该书第十卷记录了附近村庄因用水起的纷争,在历经晋祠古堡无存、晋水断流、该书中大多数碑文已毁、许多文化民俗传统失传的情况下,这部手稿倍显珍贵,“可惜后面的九卷找不到了”。
此前,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系教授沈艾娣以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为核心材料,创作了《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一书。沈艾娣在该书中文版的序言中表示,她所预想的读者是英国和美国大学的本科生,目的是用刘大鹏的故事向西方的大学生介绍近代中国的乡村,为他们展现20世纪前期一个中国乡村日常生活的鲜活面貌,也希望能够让这些西方学生反思现代性所带来的悲剧。
该座谈会由山西晋祠文化研究会、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举办。(完)
相关链接:
国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座谈会举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