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足“绣花”功夫 雕琢生态海口
▲俯瞰滨海大道万绿园段,一座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日渐成型。记者 张洋 摄
海口网6月15日消息(记者 曹马志)近日,一场“守护海口绿水青山”主题科普活动在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举行,来自海口白驹小学等学校的孩子们第一次来就喜欢这个美舍河青少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花草很美,还有荔枝、龙眼、莲雾等30多种热带果树组成“百果园”,惹得小学生们流连忘返。
全新的美舍河,绿水青山美,是城市更新献给孩子们的一份厚礼。海口从居民生活痛点出发,着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紧盯交通优化、棚户区改造、水体治理、城市增绿、文化复兴、土地修复、品质提升等各个方面,系统施治,用好“绣花功”,加快根治“城市病”,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未来几年,海口将围绕增强海口港国际中转服务功能,做大城市格局。记者 张洋 摄
A 做好内河文章 水清岸绿留住美好乡愁
从小在府城长大的林先生对童年的美舍河记忆十分怀念。他说,看到美舍河生态环境一天天地恢复,打心底感到幸福和期待,因为这里有老海口人太多的乡愁记忆,虽然城市在变迁,但人们依旧渴望留住这份情怀。
在许多市民的记忆深处,过去的这条河,河水清澈、鹭鸟成群,阿婆在河边洗衣、孩童在水中嬉戏……承载了太多老海口人的记忆,但在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因美舍河的生态功能逐渐失调和城市雨污分流不彻底,美舍河美丽不再。
美舍河生态修复工作中,除了控制流入河道的污水,还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公园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在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王晨表示,沿岸的透水自行车道、火山岩挡墙、亲水栈道及带有净化水质作用的绿植,暴雨时能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作用。在美舍河道,原来的硬质堤岸变硬为软,退堤还河,构建内河湿地,改善了原来的“三面光”现象,增加了水体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接触界面,有利于河流自然渗透,河水自然净化。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栈道边上是什么树呀?”讲解员话音刚落,来自海口白驹小学的一位同学立即抢先回答,“我知道,是荔枝树”……今年6月初,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内的生态奥秘,引起了参观学生的浓厚兴趣。
目前,海口正以美舍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全市31个水体的生态化治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把海口打造成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凤翔公园中亭亭玉立的睡莲。记者 张洋 摄
B 做好交通文章 系统优化治理城市拥堵
治理城市病、办人民满意交通。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海口把交通优化、治理拥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海口交通优化的工作,决不简简单单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只针对个别节点的优化和处理。更多是想从综合交通系统的角度出发,首先关注行人、关注非机动车、关注公共交通、关注小汽车,以完整街道的理念来实施交通优化工作。这次城市更新可以说是搭建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力争把原来非常有价值、有前瞻性的这些方案,都纳入到城市更新的这个大盘子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优先来实施。有一些方案中规院目前正在整合优化和调整当中,根据市里的统一安排,尽快开展实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所所长周乐说。
谋划长远、着眼近期。交通优化作为本次海口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建议,海口将从契合城市可持续交通体系的角度出发,解决近期拥堵问题和提升交通及街道品质为落脚点,系统优化城市与交通的关系。
在对外交通方面,以重大交通枢纽为依托,提升对外交通整体运行效率,加快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新建综合交通中心,同时建设美兰机场—演丰高速(S85),改善集散条件。建设新海港综合枢纽,推进沈海高速(G15)建设;部分保留秀英港客运和滚装轮渡功能;推进马村港区三期,以及金马大道新扩建等项目。统筹海口火车东站各设施功能,打造一体化综合枢纽,提升枢纽形象。
同时,在梳理全市交通网络规划基础上,预留通道,完善路网结构。
▲滨海立交桥是城市道路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记者 石中华 摄
C 做好大海文章 描绘“透光见海”美丽风景线
在海口西部绵延的海岸线旁,西秀晚霞、城廓远眺、沧海明月、假日情怀、碧海林涛、西堤胜景等十余处景观构成椰城最有名的观海长廊之一,这些都是因海延伸的长条带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游客走在椰子树相拥的景区大道,徜徉在彩砖铺设平整华丽的观海人行小道,欣赏美丽海口的海岸风情。
不过,经过多年岁月洗礼,面临设施陈旧、绿化品质低等诸多“成长的烦恼”。对此,海口已启动西海岸带状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海口西海岸“透光见海”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民游客在绵延的海岸线可以更好地近距离欣赏迷人的海景。
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7.6公里长的公园园林景观局部改造,清理灌木10.2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8000平方米,移栽树木1500株,种植了11万平方米的大叶油草等本地绿植。“通过我们的改造,现在开车在滨海大道上,人们可以直接看到这些区域的海景,不会有杂乱的灌木遮挡视线了。”项目工程部负责人杨西说。
“海口是个滨海城市,绵延的海岸线始终是鲜明的景观名片,应让市民游客自由畅快地看海。”杨西表示,下一步改造将深入践行“海绵城市”理念,以自然“做功”加速生态修复,力争让“透绿见蓝”、“透光见海”描绘椰城更加美丽的风景线,将西海岸带状公园改造项目打造成为自然生态示范区,切实提升城市的品质。
不仅是西海岸,海口在城市更新中,邀请专业团队,统筹推进东海岸等在内的海岸线修复工作,深入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大力推进“透绿见蓝”、“透光见海”,着力实现还绿于民、还海于民、还滩于民、还景于民。
▲长滨路是全省第一条在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市政道路上实施“海绵化”改造的示范项目。记者 张洋 摄
D 做好空间文章 地下管廊刷新海口“深度”
今年5月,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全面完工,标志着全市管廊管养总部基地正式落成,可以实现全天候高清监控管廊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翻开了海口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新篇章。
该项目位于长滨路与长秀大道交叉口,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主监控中心近日装修完毕,由数十块监控窗口组成的大屏幕已启用,通过电脑操作,可以看到管廊多角度的实时高清画面。
“这可是全市管廊管养的‘大本营’。”项目部经理安刚建介绍,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定位为全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市级控制中心,市级主监控中心不仅负责所在片区及周边管廊系统状态监控、运营、维护,还承担着全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运营管理任务。
目前,覆盖城市西海岸、交通主干道、棚改区等的23条管廊已经全部开工,正逐步实现电力、通信、燃气、供水、污水等七类管线入廊。
“一期6条管廊完工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管廊建设,争取椰海大道管廊西延线早日成型。”海口地下综合管廊第三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李果是第一批试点项目建设的亲历者,见证着城市地下空间更新步伐的加快。
“推进管廊建设,是加快城市更新重要内容。”市管廊公司负责人表示,我市在建成区结合棚改等推进管廊落地,做到“新区不欠账,老区快补上”。
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目前,海口市政府协同中规院专家团队已经成立了规划统筹、棚户区改造、文化复兴等九个小组。按照近期三年的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动围绕海口“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计划于2018年3月前完成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相关链接:
海口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