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燕子将巢筑在商铺的射灯上。
燕子又飞回来了。近期,有网友反映,后海地区常听到燕子的叫声,“销声匿迹”了几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中国观鸟会会长付建平表示,这几年,后海地区家燕的数量有所增长,但并未达到较高水平。“你好,燕子!”项目负责人李一知表示,未来还将在什刹海周边增加人工巢穴,招引更多家燕筑巢。
商铺屋檐房梁门匾能看到燕巢
200多米的烟袋斜街,有10多处燕巢。沿着烟袋斜街,啁啾啁啾的燕子叫声不绝于耳,一只只家燕飞来飞去。沿街仿古商铺的屋檐、房梁、门匾甚至射灯上,都能看到一个个灰色的燕巢。不多时,便有两三只小燕子从巢内冒出头,张着嘴,叽叽喳喳。
一位沿街商铺的射灯上,也筑起了一个燕巢。商铺老板说,这两年夏天,总会有燕子来门前筑巢,比以前热闹很多。
这两年燕子变多了,也是沿街多个商铺老板的印象。另一处饭店前的门檐上,也有一处燕巢。在房檐下守了几分钟后,“燕子妈妈”便衔着一条虫子回到巢内,喂养雏燕。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两个多月前,每次出来都能听到燕子叫。抬头一看,才发现是一处燕巢。
什刹海周边将继续增加人工巢
在中国观鸟会会长付建平看来,这两年,后海地区家燕的数量确实有所增加。“2008年我们曾做过一次调研,那时燕巢远没有现在密集,200多米的街也就一两个家燕巢”。2011年,志愿者也曾对烟袋斜街内燕子巢进行统计,为7处。
付建平说,由于近年家燕数量迅速减少,2011年,我们曾在后海地区悬挂了4个家燕人工巢,进行人工招引实验,希望它们来筑巢。
一只燕子站在电线上,不远处是人工巢穴。
7年间,有一处位于棠花胡同的人工巢穴一直有家燕“光顾”。付建平认为,人工巢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模拟巢形,另一种提供巢址。每年都有燕子来用巢穴,说明人工巢穴派上了用场。
在她看来,这些人工巢可以解决家燕无适合繁殖地区的问题。付建平解释,一方面,现在建筑墙面过于光滑,另外一方面,现在很少有敞门的家庭,燕子得在室外筑巢,就需要建筑上突出的部分,比如牌匾、电箱等。人工巢穴实验,主要是希望找到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能够帮助家燕筑巢。
这需要提供更多的巢穴,让燕子有家可回。“你好,燕子!”项目负责人李一知曾介绍,为了创造更多适合燕子筑巢的环境,今年将在什刹海周边陆续再悬挂一批人工巢,让燕子们有更多栖居之所。
■ 追问
为何家燕聚集在后海地区?
仿古复建易于燕子筑巢,近水区域利于燕子捕食
一只燕子在喂人工巢内的小燕子昆虫吃。
后海地区燕子似乎变多了,但在付建平看来,5年多来,家燕的数量并没有惊人的增长。可能大家看到有燕子筑巢了,就会感觉这几年燕子变多。“远没有达到之前的水平”,付建平说,“我们曾走访后海的老住户,他们说以前随处可见燕巢”。
后海地区一直是家燕繁殖的密集区。2011年,志愿者曾对什刹海地区进行家燕调查,共发现21处燕子窝,其中棠花胡同和孝友胡同分布14处,烟袋斜街有7处。
付建平解释,家燕本来就是与人相伴的鸟类,随着人类居住环境及建筑的改变,北京城区内已很难找到家燕。主要原因是筑巢很难,大理石墙面过于光滑,无法支撑,也没有房梁等结构。“燕子筑巢通常选择在较宽的屋檐下,能遮风挡雨,还能支撑巢穴”。
“几年前,烟袋斜街曾进行仿古复建,‘老建筑’更易于燕子筑巢”,付建平说。2008年,西城区政府对斜街两侧的门面房,进行了仿古式复建。付建平解释,老房子有房檐,河泥和草棍、松针等则能用来做加固燕巢的“钢筋结构”。
同时,烟袋斜街与后海仅几十米之隔。付建平说,湖面的昆虫更多,比其他地方更有利于燕子捕捉食物。
6月15日,烟袋斜街,两只小燕子在人工巢内等待喂食。本版图片/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贴士】
家燕北京地区的夏候鸟,有迁徙的习性,繁殖于北半球,冬季迁徙到热带。家燕有很多迁徙路线,经科学家调查,其中一条是沿着海边迁徙,要漂洋过海,飞过三个海峡,到热带的南亚去越冬。
新京报记者 信娜
相关链接:
讲述“还珠迷”的青春校园电影《小燕子和他》开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