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三贤”传美谈 钟灵毓秀府城镇
◀海瑞雕像
▲丘濬故居、海瑞故居已成为旅游景点,游人不断,而许公故居已被风吹雨打去,令人遗憾。
古往今来,琼山人杰地灵。明朝中后期,朱桔里是古琼州府城镇一个十分著名的里坊,这里钟灵毓秀,相继诞生了丘濬、海瑞、许子伟三位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一里出三贤”随之成为美谈。其中,丘濬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而后,许子伟在受到丘濬和海瑞的影响下,刻苦力学,也获得一番成就,他为家乡做出了很多贡献,为后人津津乐道。
□ 本报记者 梁冰 文 黄一冰 图
一代文宗
走进金花村,穿过蜿蜒的巷子,来到一处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前,可见不时有三两游人进出,这里便是丘濬故居。500多年前,一代“布衣卿相”丘濬就在这里呱呱坠地,其少年及青年时代在这里成长、学习。
丘濬故居的老宅门口立有石碑,写有“丘濬故居”字样。宅子的大门狭小低矮,不同于巍峨的大户人家之势,故居的大门显得古朴内敛,带有几许灵气。迈过门槛,踏进院子,一片干净的青青草地让人倍感欢愉,在写有丘濬诗词作品的石碑前,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一字一句地朗读着。丘濬的故事又一次被娓娓道来。
丘濬幼年丧父,母亲李氏教他读书,天资聪颖的他看一遍就能背诵。六岁能作《五指山诗》,出口成章。因为贫穷,丘濬买不起书,他曾经走数百里路,只为了借一本书。正统九年(1444年),丘濬考取广东乡试第一名。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丘濬举进士及第,廷试当为一甲及第,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丘濬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个朝代,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弘治七年,丘濬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丘濬在京城中宦游了四十年,这期间,官位步步迁升。丘濬参与修撰国史、官书,也根据自己的兴趣写书,他的著作涉及历史、政治、法律、吏治、民族关系、边防、外交、经济管理、货币、财政、教育、工商业、文学等诸多方面,在不同的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晚年的丘濬,尽管贵为相卿,但因为思念故乡,所以产生了辞官归乡的念头。无奈当时的皇帝明孝宗惜才,多次拒绝了他辞归的请求。思乡心切的丘濬,只能把对故乡的思念深埋于心。一代名臣在“心志时时思报国,神魂夜夜梦归田”的感慨中走完了人生之路。
《中华丘氏大宗谱》中记载了丘濬下葬时的一件轶事:下葬当日,风和日丽,琼州府许多官员都来参加葬礼。当葬礼即将完成时,突然从府城方向飘来一大片乌云,待近时却是数千只乌鸦。民间传说乌鸦是鬼魂之鸟,因此陵园里的人都吓得跑光了。这群乌鸦围绕着丘濬坟茔盘旋不止,哇哇叫声如泣如诉。约两个时辰后才恋恋不舍飞离,不知所踪。当地乡亲议论纷纷,认为这是由于1434年琼州大饥荒期间,丘濬祖父乐善好施,不但施粥赠茶还乐捐坟地,年幼的丘濬在每年清明与祖父一起祭拜这些亡魂,因而受阴间孤魂感恩前来送行。
500多年过去,流传于民间的轶事已无从证其真假,但丘濬乐善好施的故事却实实在在留存世间。岁月流转,丘濬的时代早已远去,丘濬的故事已成为传说,但他留存于世间的,不但有“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的灵秀诗句,更有其超越时空的思想,直到今天还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因为交通不便,丘濬故居平日里接待的游客主要以散客为主。“根据改造计划,这里未来将打造成公园,届时交通也将更加便利,游客也会更多。”丘濬故居管理处工作人员周小峰介绍道。
——海瑞
南海青天
《周礼》有云:前有照,后有靠,此风水之宝地。天刚刚亮,朝阳落在红城湖面,偶有水鸟掠过湖面,泛起一阵波光粼粼。海瑞故居大门正对着的,就是这番如画的风景。
海瑞故居位于海口市红城湖路,石牌坊庄严而肃穆,尤为引人注目,牌坊上“南海青天”四个大字铮铮有力。据介绍,现今的海瑞故居为1997年琼山各界筹资重建,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
作为海南历史上著名的官员,海瑞生性峭直严厉,不肯阿上,又清苦自律,力摧豪强,厚抚穷弱,所以深受百姓拥护。而因触忤当道,曾经三次丢官,一度入狱。他为民众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海瑞一生刚直无私,洁身爱民,砥节砺行,海瑞去世后,身无分文,连为其办理丧事的钱也是大家捐集而成。发丧时,农辍耕、商罢市,号哭相送数百里不绝。后来赐谥号“忠介”,百姓称他为“海青天”。
据史料记载,海瑞生于正德八年(1514年),在他年仅4岁的时候,父亲海翰便去世了。海瑞和母亲谢氏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海瑞的母亲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从小,海瑞就奋发图强,攻读诗书经传,立志日后如果做官,一定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也正是因为这样,海瑞自号“刚峰”,时刻告诫自己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了举人。随后,海瑞先后任福建南平教渝,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海瑞初任官职之时,总会有人来送礼品礼金,以示祝贺,但海瑞总是毅然拒绝。他公开贴告示说“今日做了朝廷官,便与家居之私不同”,然后把别人送的礼品一一退还,连老朋友贺邦泰、舒大猷远道送来的礼也不例外。生活中,海瑞十分节俭,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俨然“人民的好公仆”,被百姓称为“海青天”。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
“海瑞是海南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他曾经三次丢了官衔,还进入监狱……”在海瑞雕像前,海南航空国旅的导游林青给他的团员们讲解着。林青是一名海南当地的导游人员,海瑞故居这个景点,他来了无数次。“景区虽然不大,参观时间也很短暂,但是我觉得值得一来,有很好的教育和宣传作用。”林青说。
与海瑞故居仅一墙之隔的一座小小庙宇里,海瑞的神像被当地人供奉着,香火旺盛,每逢节庆,当地人都会携带酒菜前来祭拜。
——许子伟
义薄云天
在距离海瑞故居和丘濬故居不远的北胜街,许子伟在这里出生、成长,这是继丘濬和海瑞之后,朱桔里诞生的又一位伟大的贤士。
公元1555年,许子伟在府城北胜街出生,同丘濬、海瑞一样,许子伟在14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任氏教养。许子伟后来流浪到了儋兰村(今儋州市新州镇大屯村),被该村一位名为郭岐山的秀才收为义子。因为幼年受到丘濬、海瑞的影响,许子伟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与郭岐山生活的时候,郭岐山也陆续教了许子伟一些诗书。
因为郭家不宽裕,许子伟主动提出帮忙牧牛。据史料记载,许子伟在放牛的时候,经常在村里一个私塾房屋外偷听老师讲课,里面有两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暗中请他帮忙做试题,一些难题被天资聪颖的许子伟答对。在私塾先生的追问下,偷听上课的许子伟“暴露”了,私塾先生主动提出免费接收许子伟入学。此后,在此私塾就读的许子伟,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余到大屯塘畔温习功课,学业精进。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许子伟考中举人,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考中进士,授官行人司行人、户部给事中。15岁时逢海瑞罢官回琼之机,拜其为师,成为其门生,深受恩师高风亮节的影响。许子伟为官清廉正直,热心造福桑梓,他对义父母、恩师及家乡的系列德义之举为世人所景仰,特别是义送恩师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
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复官后的海瑞去世。这个时候,许子伟刚刚考中进士,特地从千里之外的金陵(今江苏南京),走水路从南渡江逆流而上,扶柩送恩师海瑞回到海南。由于海瑞身后没有子嗣看护墓园,许子伟便在海瑞墓旁搭棚栖身,为海瑞守制三年,才回京履职。回朝廷之后,先后升任兵部左给事中、吏部右给事中、户部右给事中等职。许子伟秉承“海青天”的风骨,一生清廉正直,坚持为民请命,敢于疏劾权贵,冒犯龙颜谏言,最后被贬谪也不改其志。
在京任职期间,许子伟创办琼州会馆,方便琼人来往京师。弃官居琼之后,凡乡里衣食或婚丧方面有困难者,都解囊相助。当时琼州沿海一带的百姓常遭倭寇、海盗劫掠,许子伟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派兵驱除。朝廷派兵在府城城门城墙上置火炮护城,击退倭寇海盗,使百姓得以安居。
为启迪海南文化,许子伟还置义学于儋县,开敦仁书院于府城,掌教文昌玉阳书院,建昌明塔于海口下洋村,以培文风。
许子伟在59岁时病逝,葬于陶公山。翻开尘封的县志,在古代人物栏中的许子伟名下,只有“北胜街人”几个字表明他的故居确曾在这条街上占有一席之地。邻近的金花村丘濬故居、海瑞故居已成为旅游景点,游人不断,而许公故居已被风吹雨打去,连一个让人们瞻仰、祭拜的地方都没有,两相对比,令人遗憾。
作为“三贤”的街坊邻居,府城朱桔里的人们一直引以为傲,正如外界所言,朱桔里一带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除了海瑞、丘濬和许子伟外,现代也涌现了不少青年才俊。“三贤的故事世代流传,我父辈用来教育我,我也同样用来教育我的子孙。”年近八旬的朱桔里阿婆符妚妹说道。在朱桔里,男女老少无不熟知三贤故事,并以同他们为街坊邻居为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记者梁冰
(海口网6月18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倚能戴斯酒店开业迎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