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分众传媒公告了第二大股东和第五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计划:Power Star(HK)和Gio2(HK)计划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分别减持其所持有的7.41%和6.77%分众传媒股份,按照最新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的市值高达179.4亿元,一举成为A股今年以来最大的减持计划。
实际上,去年12月29日和今年4月17日,占分众传媒总股本分别高达34.75%和5.78%的限售股先后解禁后,减持压力就成为高悬在分众传媒股价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蹊跷的是,在上述巨额减持计划抛出之前的半个月里,五大券商却集体发布深度研报力挺分众传媒股价,不幸“踩雷”。
五大券商集体“踩雷”
公告显示,Power Star(HK)和Gio2(HK),计划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分别减持所持有的分众传媒股份不超过6.48亿股和5.91亿股,即不超过分众传媒总股本的7.41%和6.77%。减持原因均是公司资金需要。减持方式包括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或协议转让。
一季报显示,Power Star(HK)和Gio2(HK)持有分众传媒的股份比例分别为7.41%和6.77%,也就是说,此次减持是两位股东的“清仓式减持”。而且,以分众传媒6月16日14.48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市值最高可达179.4亿元,一举成为A股年内最大的减持计划。
蹊跷的是,此次减持计划公布前的半个月里,在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包括华创证券、安信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在内的五大券商密集发布了5篇30页左右的深度研报。特别是华创证券,6月15日刚刚发布深度研报,并首次给予“买入”评级,分众传媒次日便公布了上述巨额减持计划。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券商研究员被上市公司集体‘坑’了,但公布减持计划的是两个境外的财务投资者,跟上市公司勾结起来‘忽悠’券商的可能性不大;另一种可能是,眼下资金纷纷涌入白马股的情况下,多家券商过度追逐分众传媒而不幸‘踩雷’。”某大型券商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选择性忽视”解禁风险
无论哪种可能,券商在极力推票的同时,似乎并没有把去年12月29日占总股本高达34.75%的限售股解禁后带来的减持压力太当回事。实际上,除了Power Star(HK)和Gio2(HK),分众传媒的第三和第四大股东Glossy City (HK)和Giovanna Investment(HK)也在解禁之列,而这四大股东均是当年分众传媒私有化时入围,后来通过借壳七喜控股实现上市。
同时,上述四大股东在分众传媒董事会中并不占有席位,而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这也决定了限售期过后,通过逐步退出实现投资回报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仅仅是这四大股东当时占有的解禁市值就高达376.22亿元。今年一季度,四大股东就已经开始有计划实施退出,这从一季报持股比例变动情况可以一目了然。
今年4月17日,占分众传媒总股本5.78%的限售股又解禁了。面对如此之大的解禁压力和减持风险,与卖方不断高涨的推票热情相比,很多买方则选择冷眼旁观,“今年几乎所有的券商研究员都在推分众传媒,不过我们没买,我们的风控要求是这个体量减持计划的前后3个月都绝对不碰。”某大型公募基金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对于如此显而易见并且可以预见的风险,很多券商研报在“风险提示”一项却对此只字不提。以近期发布深度研报的5大券商为例,安信证券和兴业证券在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行业竞争恶化、媒体资源租赁成本变动等风险的同时,对于限售股解禁的风险却“选择性忽视”。而华创证券和东吴证券则直面这一风险,并对这一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记者任明杰
相关链接:
防止“错位的讨论”“扰动”积极的股市改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