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网络交易的发达,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也给不少家长带来烦恼,有的孩子会拿大人的手机给网络游戏充值,几万的消费瞬间就交易完成。近日,各地媒体均有报道“熊孩子”偷用大人的钱,给手游充值却遭遇退款难的新闻。有些家长起初诉诸法律手段,但因取证难等多种因素,最终放弃诉讼。在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例还面临哪些难题?网络游戏监管,社会各方面还可以做些什么?
西安市民刘先生的女儿沉迷手机游戏,初二开始,短短三年间,她先后通过父亲的手机,给手机游戏充值近两万元。正值叛逆期,刘先生对她的管教没有作用,女儿在其他方面的网络消费也相当可观,“小打小闹,一开始买些qq币,玩了将近三年。去年她偷偷地把我银行卡和身份证绑到她的手机上,我睡着以后,她把我的手机从卧室偷偷拿走,发个验证码绑到她的支付宝上,我那个是工资卡。”
还未成年的女儿,迷上手游后,有时一个“手机装备”就要花掉上千块。刘先生说,对于他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这笔消费是严重超标的,“绑上以后,她就开始买那些装备。有款游戏买一个虚拟戒指就花了八百,这还不算其他装备,陆陆续续不停地刷,有时一千、两千,最狠的一次五千。”
刘先生分析过女儿玩手游的心理,很多游戏她是和同学一起玩,常常十几个同学一个团队,无形中让女儿有了攀比心理。无奈之下,刘先生找到律师赵良善,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最终他和游戏公司和解,游戏公司退回了一万多元。
律师赵良善说,目前已经有十多个这样的家庭,找到他希望帮助和游戏公司谈判退款,但真正走到诉讼阶段的很少,“诉求基本都一样,只不过数额不一样,有的花了三千、五千、一万、两万不等。第一是想追回来,第二能不能起到一个警示作用,怎么样禁止小孩沉迷网游,随意登录到游戏程序里面。”
西安临潼区的吴女士,曾于去年11月将腾讯公司告上法院,原因是她称11岁的儿子多次偷用家长的手机给自己发微信红包,然后充值玩手游。赵良善代理了吴女士的案件,“未成年人起诉腾讯公司手游退款的案件,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起。当时立案比较难,立案认为应该在被告所在地,而腾讯公司又在深圳。”
而在司法实践中,案件涉及到的管辖权纠纷,往往是这类案件需要应对的第一道难关。虽然最终法院支持了原告代理律师的观点,驳回了腾讯公司管辖权异议的申请,但吴女士还是放弃了诉讼。赵良善介绍说,很多家庭之所以最终放弃诉讼,主要是取证难,“大部分小孩子都是拿着父母的手机在玩游戏。腾讯公司和4399游戏公司后台,显示的都是成年人。所以举证时发现到底是小孩在玩还是大人在玩。”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早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北京一家知名手游公司开发和设计主管看来,社会舆论完全把板子拍给游戏公司有失偏颇,实际上他们设计游戏的时候,没有诱导未成年人的主观故意,“网络这块只能从实名认证来做,但实名怎么监管呢?他拿家长的身份证、信用卡去填,其实很难监管。”
在这位游戏开发设计者看来,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占比中,未成年消费额占比较小,游戏公司对这块市场的开发并没有利益驱动,大型游戏消费人群主要还是成年人。但他认为,政府对不良游戏商家的监管,还是要零容忍,甚至可以像韩国那样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监管不到位,就是对企业的一个通报批评,或者私下聊聊,顶多罚点钱,所以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还是滞后一些。”
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因网络交易合同采用电子数据形式订立,缔约双方当事人通过互联网联系,也就导致相关规定难以落实。专业律师赵良善呼吁:“大的游戏公司应该站出来牵头开发一个程序,怎么样设一个高门槛,有身份功能,不能未成年人轻易进入网游,甚至可以网络虚拟货币交易。”
相关链接:
浙江一群“熊孩子”为庆祝毕业 竟在高速路上开Party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