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站在黄河边,面前黄河水波涛悠悠,亘古不变,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而背后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在明清时因黄河水运而兴,又因陆路交通兴起而衰,如今则成为游人的“桃花源”。然而,面对交通、上学不便,村里人却想出来。
李家山村客栈“黄河人家”老板李泉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的祖先曾在碛口古镇拥有很多商铺,人送外号“半道街”。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是游人的“桃花源”。然而,面对交通、上学不便,村里人却想出来。图为李家山村。 林泽彦摄明清时,没有火车,货运依靠黄河,船驶至碛口,水面变窄,河底砂石堆积,货物在碛口上岸转陆路,运往各地。碛口古镇因此成为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晋商在镇上开铺,家眷就住在周围山中的村落。李家山村是其中一个村子。
从碛口古镇顺着沿黄公路,向南行驶约3公里,再顺着小路向东,可至山峦怀抱中的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的房屋修建在陡峭的山坡上,依山坐楼,层层叠叠,这家的房顶就是那家的院落。房屋形态各异,有简朴的窑洞,也有清代建筑。很多建筑都是用水磨砖对缝修葺,有很多精美的石雕、匾额。街道用石块铺就,极具美感。
据《李氏宗谱簿》记载:“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临县上西坡村迁往临县招贤都三甲李家山村。”
李泉生祖上是商人,他的客栈就是他家的古宅,已有200多年历史。
上世纪,京绥铁路、同蒲铁路等相继修建,山西境内的太原至大同、太原至风陵渡等公路陆续修筑,黄河水运功能逐渐消失,如今,黄河边只剩数艘游艇供游人乘坐。碛口古镇和李家山村逐渐萧条。村中昔日富商云集,如今年轻人纷纷出村打工,很多房屋铁锁把门,安静萧索,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是游人的“桃花源”。然而,面对交通、上学不便,村里人却想出来。图为李泉生家的老宅。李泉生供图李泉生说:“一次黄河发水,把祖先的铺子冲走三分之一,后来生活维持不下去,铺子都卖了。”李泉生的爷爷是商人,他本人在开客栈前以打工和种田为生。
李家山村再次吸引世人的眼光是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来此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游人、美术生、摄影爱好者纷纷来到这座山村。十几年前,李泉生在自家的古宅开起了客栈。他说:“只要夜晚无云,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银河,秋冬季最清楚。8月下旬到9月上旬时最美丽,漫山遍野都是红枣。”
据李家山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喜生介绍,该村地少人多,多为山地,土地贫瘠,年轻人纷纷出村打工,全村人口有1000余人,定居的只有300余人。
李喜生的妻子马艳平说:“游人有,但没那么多,村里有四、五家客栈,够用了,开客栈还要投资,没那么多钱。山里不方便,通水前,有十几年时间,要去沟里担水吃,人们都出去打工,孩子少了,小学几年前也关了。”李喜生一家和很多村里人,把家搬到山下黄河边的新村子,留在老村的大多是老年人。
不过,近年,李家山村有了新变化。吕梁开展了碛口景区旅游环境整治提质专项行动,2016年举办中国·碛口首届“枣儿红了”红枣旅游文化节,还开通从太原到吕梁的直达列车,游客逐渐增多。李泉生说:“以前开客栈每年就是几千元收入,去年赚了几万元。”
一家名为麒麟山庄的旅游山庄正在黄河边修建。李喜生和很多村民不再出外打工,进入这家山庄打工。
不久前,光伏扶贫工程也进入李家山村。李喜生说:“这里光照足,每小时发150多度电,刨去各种费用,我们村每年能留下不少钱,以后会越来越好。”(完)
相关链接:
山西太原一公立小学因棚改建设缓慢六年未回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