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斗笠、手拉风箱、木马车、石碾、犁、耙……在这个农耕文化馆里,陈列着4000多件传统农业生产器具。”河北省清河县农耕文化展览馆馆长张朝玉说。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河北清河一文化馆逾4000件器具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6-21 20:41

展品 张子乾 摄

  “柳编斗笠、手拉风箱、木马车、石碾、犁、耙……在这个农耕文化馆里,陈列着4000多件传统农业生产器具。”河北省清河县农耕文化展览馆馆长张朝玉说。

  位于河北省清河县坝营镇孙庄村的农耕文化展览馆里,记者看到二百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分别设有耕耘馆、日用馆、纺织馆、运输馆、提水馆、作坊馆、粮食加工馆、工匠馆、饲养馆、民居馆、婚俗馆、丧俗馆等13个主题展馆。从最初耕地用的犁,称粮食的斗、升,各式各样的油灯等用具,到卖货郎的担子、摇铃,再到装备齐全的木制马车,婚嫁、丧葬器物等应有尽有。

  记者发现,这些见证岁月的老物件儿大部分被细心地贴上了名称标签、来历、捐赠者等信息。还有的配上了该用具的谜语,很多还带着泥土。行走在每个展馆,仿佛穿越时光,让人顿生感慨。

  2015年,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郑成明出资建立清河县农耕文化展览馆,展览馆的建立旨在继承和弘扬农耕社会所形成的敬天惜物、勤俭节约精神,让年轻人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该馆全天免费开馆。

展品 张子乾 摄

  “一听到哪里有稀罕物件儿,大家就赶紧过去收,无论多远。”展览馆常务副馆长李焕发说,综合馆停放着一辆“古代大车”,就是他们从山东信阳的旧物市场淘来的,从坐火车过去到拉回馆里,整整花了三四天时间。

  据李焕发介绍,展览馆从最初的不到100件展品,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件离不开几位退休老人奔忙的身影,他们大都已古稀之年,却为了展示祖辈留下来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不遗余力地奔走着。

  “创馆初期,附近乡村的老乡得知消息后,都纷纷将家里保存或闲置的老物件儿给我们送过来,另外还有一些是个人收藏的。”李焕发说。

  “文化馆从2015年11月成立到现在,前来参观的人一直没断过。”张朝玉说,建立这样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就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让年轻人了解传统农耕文化,让他们知道粮食是咋来的、衣服是如何一针一线织成的。

  当日,几名前来参观的儿童好奇地围着展馆内的老物件儿“研究”起来,“这机器是怎么织成布的?大马车的轮子怎么是木头做的?”孩子们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李焕发则耐心地向孩子们解答。(完)

 

 

相关链接:

贵州黎平“千牛同耕”现古老农耕画卷
山西稷山打造古中国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
琼海大路镇农耕风情:看得见的田园梦想
农业文化申遗,活态保护农耕文明

 

相关链接:
琼海大路镇农耕风情:看得见的田园梦想
山西稷山打造古中国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
贵州黎平“千牛同耕”现古老农耕画卷
农业文化申遗,活态保护农耕文明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鹏翔 李铁锤 张子乾] [编辑:(见习)李谢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