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很多女孩身上都有纹身,仿佛是她们叛逆时期的特殊印记
她们本该是母亲、女儿、妻子……却因染上毒品,步入了“错位”的人生。6月20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了解她们的真实故事。数据显示,河南省2016年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11697人次,强制隔离戒毒7545人,这其中有不少是女性。
故事一:走出去,选择新的人生
初见刘梦(化名),干练的短发,说话干脆利索,脸上总挂着一副热情洋溢的笑容。很难看出她曾是一位吸毒5年的人。
作为一名成功戒毒人员,刘梦这次回来跟戒毒人员分享自己的经历,她既兴奋又紧张,“昨晚上一夜没睡,在想怎么跟大家讲。”
刘梦是许昌人,从小被父母遗弃,被奶奶带大,母爱的缺失让她从小就很叛逆。她14岁开始吸毒,19岁时被送进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刚进来时,我谁都不服,就想着破罐破摔,但这里的管教老师一直都没有放弃我,一点一滴让我感受到了关爱。”说起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刘梦充满感激。
2016年8月,刘梦成功戒毒,走入社会。刚步入社会的她感觉自己落后了很多,很多新生事物都没有接触过。“满大街都是微信支付,变化真是太大了。”刘梦说,自己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
如今,已经成功戒毒一年的她,在许昌的一家饭店工作,一个月两千元的工资。“虽然钱不多,但我心里很踏实。”说起现在的生活,刘梦充满干劲。她说,未来还要做戒毒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
故事二:最怕被贴上“吸毒”的标签
28岁的李冰(化名),如今已经步入新的婚姻生活,丈夫和公婆都对她很好,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李冰就两个字:幸福。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李冰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因为丈夫吸毒,让她也染上了毒瘾,两个人几年时间里竟花去了近百万元购买毒品。“吸着这顿的买着下顿的,那段婚姻简直是地狱,还好我走出来了。”谈到自己的第一段婚姻,李冰感慨很多。
说起戒毒后的生活,李冰说,她最害怕的是被别人贴上“吸毒”的标签,被大家排斥,被社会歧视。“我是曾经吸过毒,但我已经戒了,而且以后绝不再碰。”李冰坚定地说。
现在的李冰正在备孕,“因为吸毒耽误了很多时间,身边不少朋友都已经当上了妈妈了。”李冰说,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再进一步。
观看亲情情景剧,女孩们纷纷流下眼泪
故事三:吸毒5年青春不在 等我回家,妈妈!
如果不是胸前的戒毒人员卡片,我们很难看出眼前这个充满稚气,只有20岁的王小丽(化名),曾经有5年的吸毒史。
小丽出生在河南省东北部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虽不富裕但很温馨。而这幸福的一切从她14岁那年被打破了。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的她又有了后妈。
因和后妈相处不愉快,年仅14岁的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出走后小丽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个叫“飞哥”的人。“飞哥”带她买衣服,出入高档餐厅,但也教会了她吸毒。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15年,小丽在和毒友一起吸毒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送至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来到这里后,小丽情绪很低落,“别人都有家属会见,但从没有人来看我。”
管教李老师看到后,给小丽送来了生活日常用品,还帮她申请了所里的特困救助,让她感受到了关爱。不仅如此,李老师还费劲心思帮小丽找到了失联多年的亲生母亲。
“妈妈说她会等我出去,以后再也不分开了。”现在的小丽自信满满,加倍努力戒毒,就等着和妈妈团聚,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告诉记者,每一个吸毒者的背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人吸毒,全家遭殃,有的家庭因为毒品花光所有积蓄,变得支离破碎。为实现戒毒人员从身体到心理脱毒,戒毒所干警组织手语操、广场舞、瑜伽等各种活动,让戒毒人员积极参与,让她们重拾信心,顺利回归社会。
相关链接:
云南毒品犯罪重刑率近六成 严惩危害严重毒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