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生态文明创新,更是在贵阳深一层推进大生态发展战略、绿色循环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几天,清镇市生态局局长龙邦美的环保工作得到不少帮助。原因就是清镇市的诸多工业企业周边,遍布环保志愿者,他们的眼睛,时刻盯着这些企业的污染问题。“清镇市境内有工业企业170余家,环境监察人员不足,环境执法监管‘小马拉大车’现象十分突出。”龙邦美说。
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清镇创新环保模式,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监督,将原来政府、企业及周边群众之间极容易产生“对抗性”矛盾以“非对抗”方式进行处理,形成“政府+环保公益组织+企业+社会公众”四位一体的“非对抗”环境治理模式。“这些环保志愿者,就是当地村民,他们加入到清镇环保执法监管的‘马队’当中,‘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的环保自觉性也提高了,环保执法难度逐步下降,企业和周边群众的关系也缓和了。”龙邦美说。
清镇创新环保模式,是贵阳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缩影。以清镇非对抗环境社会治理为代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已经在贵阳广泛铺开:观山湖区首创“民间河长”与“政府河长”双河长制共同推动辖区水环境治理;白云区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参与生态建设和环保监督,成为全市首个建立环保执法与环保者联合巡查机制的区县……
不只是区县,贵阳市的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建设发展,更是高举着创新的大旗。
“我们首创了生态保护站点,将生态环保专业队伍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我们开启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建设,全市上下包含学校、医院、家庭等9个体系、11个类别的生态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我们出台了《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暨奖惩办法(试行)》,对各区(市、县)和经开区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说。
对矢志不渝坚守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贵阳来说,走向生态文明升级版的“奔高标”创新,是贵阳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最终之路。
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者深知,生态文明创新,首要是理念。贵阳自始至终都明确,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方向既明,目标落地,掷地有声。对此,在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创新的路上,贵阳开启一轮又一轮的创新改革——
创新法制体系,施行《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
创新司法体制,先后成立市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清镇市法院生态保护法庭,市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清镇市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以及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形成生态保护“两庭三局”的司法体系;
创新行政体制,先后成立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贵阳市水务管理局等政府工作部门;
创新考核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分值在全市综合绩效目标考核中的占比最高超过10%;
……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创新,就是让贵阳“绿色发展”的梦想照进现实,走进千家万户。经过多年的努力,贵阳终于构建起创新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体系。
相关链接:
聚焦物联网人工智能 浙商创新创业大赛乌镇召开
深圳布局全球“创新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倾力建设中国制造 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
注册企业突破1600家 海口高新区打造双创新高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