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松村小梁山上建起光伏发电板 张帆 摄
“栽树不结果,种地不打粮”是河北承德县仓子乡南松村小梁山的真实写照。两个月前,小梁山变了样,山上支起了片片光伏发电板,让这里的百姓足不出户就可挣现金。
承德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共有贫困村129个,仓子乡南松村就是其中一个。
图为南松村小梁山上建起光伏发电板 张帆 摄
南松村5个自然村,共有179户、570口人(现有贫困户58户、174口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2770元。
“村里缺钱缺路缺项目,村集体收入为零,村委会窗户坏了都没钱修,更别提搞点民生项目了。”仓子乡南松村党支部书记陈荣胜说,最让他头疼的是村里的贫困户老弱病残居多,劳动能力低。
像南松村这样没资源、没基础、没有劳动能力的村能发展什么产业?仓子乡党委书记王建国说,经过调研,该村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贫困户的庭院条件和村里的荒山荒坡建设光伏电站,为农户增收。
王建国认为,建光伏产业有三大优势,首先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难题;规避了传统种植业低收入和养殖业高风险的弊端;重要的是规避了市场风险,可以实现绿色、持续、稳定脱贫。
“光伏发电是啥?啥也不干,还能赚钱?”开始,不少贫困户顾虑重重,并不支持。
“改不改得好,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群众说了算。”仓子乡党委书记王建国说,南松村偏远、闭塞,老人不理解,于是挨家挨户做工作,发明白卡,带领村民外出参观,请电力部门来村里讲课,帮助算好经济账。“光是认识问题,就用了半年时间。”
顾虑打消了,光伏发电的资金从哪来?按照一户5千瓦规模计算,每户约投入资金3万元,这笔钱对于在贫困线下挣扎的贫困户来说无疑是个大数字,根本拿不出。
“按要求,政府补一点、信贷投一点、农户筹一点,但南松村贫困户一分钱没掏。”王建国解释说,政府给予每户补贴1.2万元;剩下的1.8万元通过“政银企户保”平台担保,银行免质押借给每户贫困户,由政府全额贴息。
“我家一分钱没出,这‘发电器’建好了算谁的?”南松村唐庆功夫妇担心自己忙活一阵子,最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面对这一担忧,王建国说,在建设之初县里就确定了产权,明确贫困户、政府、银行多方筹资建设的光伏产业,产权归贫困户个人所有。
此外,为了保证每个贫困户的利益,南松村成立了“南松光伏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所有分布式光伏,百姓利润均占,避免因地形地势造成的发电量高低不同。
王建国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户安装5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平均每天发电30千瓦时,按照现行产业政策,每度电1.08元,这样算下来,一年收入1万元左右。“农民1.8万元的贷款,两年的时间就可还清,第三年开始收益,可持续25年左右。”
56岁的唐国喜一家三口,儿子上学,他因为颈椎做过大手术,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成了村里的贫困户。村里建起光伏发电后,唐国喜被推选为理事长,负责光伏发电的日常看护。“建光伏发电不用贫困户出钱,卖了电以后,按季度发钱,我日常看护还能拿工资。”聊起村里建光伏发电后的变化,唐国喜显得很兴奋。
“一分土地不占,坐在家里就能把钱赚。”唐国喜笑着说,家里一年增收一万元,可解决大问题了。“我们老两口吃个药,买点生活用品都不用发愁了。”
中新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南松村村集体收入为零的情况,承德县政府出资47.792万元,为该村建成80千伏电站一座。凭着这座电站,每年村集体能收入十万元左右。南松村党支部书记陈荣胜高兴地说,“这回我们可对脱贫奔小康有信心了。”
目前,承德县已有3678户申请,组件安装2438户,并网发电998户,到2018年底“屋顶光伏”将达到3万户,全县有意愿且符合安装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安装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真正实现“一户一个发电厂”“一户一个小银行”。(完)
相关链接:
互联网+给百姓带来的便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