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党中央就是要带领大家一心一意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厚感情,再度彰显了我们党不忘初心,带领全国人民一道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为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进小康社会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深入河北、福建、陕西、贵州、江西等地的贫困地区,与困难家庭拉家常、谋脱贫。习总书记始终牵挂革命老区发展,心系脱贫致富的民生大计。在河北阜平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贵州遵义考察时,习总书记指出:“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在江西井冈山考察时,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蕴含着习总书记深切的亲民爱民为民情怀,为我们指明了行动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不仅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较之于党中央制定的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科学谋划,努力补齐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习总书记在深入吕梁山区考察时,既肯定了当地通过易地搬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思路,又要求配套扶贫措施要跟上,使贫困群众不仅改善居住条件,还能稳定增收。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武装,指明了方法路径。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一方面,要落实精准扶贫的要求,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明确“扶持谁”“谁来扶”的基础上,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另一方面,要在配套措施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区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做到内与外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形成合力。
基层直接联系着人民群众,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基层是基础。按照习总书记脱贫攻坚“七个强化”指示要求,要强化基层活力,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广东各地各部门要从践行党的宗旨和责任使命的高度,深刻领会、自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相关链接:
习近平山西调研再提“吕梁精神” 凝神聚力攻坚深度脱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