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秀珍在怒江72拐介绍嘎玛沟滑坡防治情况。 张素 摄
位于川藏南线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的“怒江72拐”,以其风光独特而广为人知。人们若在驱车经过时细心留意,将看到公路沿途布设有密密麻麻的防护措施。
“这是一处典型的堆积型滑坡,叫做嘎玛沟滑坡,是318国道上较为著名的滑坡。”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秀珍说。
24日,记者随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科考车队来到嘎玛沟。专家介绍,嘎玛沟是怒江的支沟,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坡体陡峻,坡度平均是在40度以上。
“这里的地层岩性以变质岩为主,易发生滑坡。”李秀珍说,嘎玛沟滑坡也是318国道上灾害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
20世纪末,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科学家们承担了嘎玛沟滑坡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他们在公路上方设计了排水沟,在公路下方打了几排抗滑桩及挡墙。
李秀珍说,经过治理,这里基本没有再发生滑动及变形,证明防治效果较好。
但考虑到这段区域地形高差巨大、选线困难,同时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密集发育,经过专家们“会诊”,目前建议川藏铁路在318国道上游30千米左右的怒江跨越,绕避了怒江72道拐。
专家指出,川藏铁路将穿越横断山区及西藏东南部高原、高山峡谷地带,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营运都将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铁路,涉及大量的山地灾害与生态安全问题。
据介绍,川藏公路西藏境内沿线有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型崩塌点377处,其中已发现各种山崩滑坡29处,古滑坡及潜伏性滑坡分布广泛。(完)
相关链接:
四川茂县突发山体滑坡 黄金救援72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