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语族群历史文化待深度挖掘
“临高人”,第二个登岛族群
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曾经派人来海南进行语言调查。这是他们调查得来的当时“临高语族群”的分布图。刘剑三供图
海南是移民岛,移民的多样性决定了语言和方言的多样性,因此,海南也是方言岛,是语言学家眼中的“方言宝库”。近年来有关海南闽语、黎语、临高语等语种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比比皆是。其中临高语作为一门少数民族语言,所讲的人竟是汉族族群,本身就值得深入研究。
2016年初,海南省临高文化研究会正式挂牌成立,包括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显恩、访美学者张惠英、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剑三等在内的专家们对临高语族群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探讨与研究,这个独特的语族也开始被赋予新的活力,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的临高文化论文,也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使得“临高学”的概念呼之欲出。
海南周刊从本期起开辟“临高语族群文化”专栏,以关注临高语族群区域体系的文化研究。
6月20日,在海口市的一家茶馆里,28岁的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居民李莹正和她的朋友们聊着天。虽然身为海口人,但李莹和她的朋友们所说的语言,却与海口其他地区的话完全不同。差异之大,以至于海口其他地区的人们几乎听不懂李莹他们讲的话。
这种话,被称为“村话”,根据学者研究,实际上就是发生了一定变化的“临高语”。海口市目前操这种话的地方有海口的老街区和龙塘、龙桥、石山等镇。
从汉至唐宋的一千多年,临高语族群先是居住在南渡江流域以及海南岛的北部,包括现在的文昌、海口琼山、澄迈、儋州和临高一带土地肥沃的沿海地区,以后逐步向全岛沿海地区扩展。也正是基于此,这个族群的语言也如种子一般沿路播撒,扎根发芽。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南省临高文化研究会会长叶显恩认为,在汉代以后、宋代以前这一千年的历史中,临高语族在海南处于重要地位,临高文化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因独特语言进入人们视野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剑三长期专注于临高语的研究。他介绍,临高语族群进入人们的视野的,在现存的海南第一部谱志——《正德琼台志》中,记载了正德年间海南语言的种类,而编者为海南本地琼山人。在这本谱志中,临高话被归为西江黎语。而此后的三百多年间,再无关于这种语言的记载。直到18世纪末,传教士进入海南,由于要学习当地语言,便用国际音标对当地语言进行标注,此时也出现了对临高话的记载。
在之后又过了近百年,临高话才重新被注意。
刘剑三介绍,上世纪50年代,中央民委派一个团队到海南对当地的民族种类进行调查,在调查中,临高话引起了这个团队的注意,虽然当时对临高话的研究已经有了成果,却一直没有形成文字,也没有发表任何文章。直到1981年,当年那个调查队中的成员梁敏根据当初调研的材料写出的《临高话简介》和《临高人——百越子孙的一支》两篇文章才正式发表。随后的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部关于海南临高话的著作也面世了。
临高语族群居住范围很广
临高语族群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群,他们从哪里来?学界至今意见仍不统一,没有定论。一般认为,临高语族群是古代骆越族的一个分支,大约春秋战国时期从今天的广西东南部与广东西南部跨海来到海南岛上的。这是继黎族第一个登岛之后的第二批较大规模登岛的族群。但说临高语族群是骆越族的一个分支并不等于说现在的临高语族群(“临高人”)就是少数民族,因为临高语族群早已汉化。
部分研究临高语的学术著作。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叶显恩认为,根据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临高语族群进入海南岛,至少是在秦汉以前。汉书记载的“善人”,就是现在临高语族群的先人。进入海南岛后,临高语族群沿着南渡江以西开垦土地,并以此为基地。尔后,这个族群逐步向沿海四周平原拓展。而南渡江流域以西的海南岛的西北部地区,一直是临高语族群的主要家园和大本营。
叶显恩表示,从今天操临高话(内有琼山土语、澄迈土语和临高话,三者稍有差异)人群的范围看,也可大略发现:时至今日,临高语族群依然坚守南渡江以西这一传统的家园,即海口(含琼山)、澄迈、临高和儋州等地区。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从地名、语言、习俗等方面看,也依然留有临高语族群的痕迹。如琼海著名的博鳌,就是以临高话命名的,而海口的一些乡镇村落,也是以临高话命名的,如以美、龙、南、文、福、宝、罗、僚开头的地名即是。在昌江、东方、三亚等地,也有一些海边的村落居民依然说临高话。
彭静在其文章《临高文化历史渊源、特质及其地方认同初探》中认为,最早开发海南岛的黎族和随后入岛的临高语族群,都属于岭南土著的后裔。因此,可以说,从秦汉至隋唐,骆越文化和其后的俚僚文化(骆越和俚僚都为古时对岭南土著的称呼)是临高最早的历史文化,也是其底层文化,成为以后临高文化最基本的构成之一。因此,临高文化留有百越遗风。而后,随着大量中原汉人迁移至海南岛,临高语族群也开始接受中原文化。
而临高语族群在接受中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也不断影响着从中原迁移至此的族群。
叶显恩认为,临高语族群自秦汉以来不断地融合登岛的汉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化。尔后冯、冼两大家族为实施对海南的管辖,带来了一批家人、随员,以及戍守军士。这是一批与中原文化有了接触的群体。登岛后可能为不断汉化的临高语族群所融合,因而使临高语族群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他说,唐代被贬谪到海南岛的唐朝官员为数相当可观。据海南大学教授唐玲玲的统计,有王敬晖、杨炎、李德裕、韦执宜等60多人,这其中还不包括宋代诸多的谪官逐客。他们传授儒经,广施教化,言传身教,得益最大的是临高语族群,因为这些被贬的官员都生活在临高语族群中间。
临高语族群的主要家园,即南渡江流域以及西部的琼(山)、澄、临、儋一带,官办的府、县学、社学和书院,以及私立学校纷起,人才肇起。宋代,海南岛中进士者13名,中举人者也13名。琼山因处于本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宋元而明清,科举人才几占一半以上。
他表示,临高语族群居住的地区,自汉代起就是官方治所的所在地。汉代设珠崖、儋耳郡,是在临高语族群生息的地盘。后来设置管辖全岛的都督府,也是在临高语族群早期的大本营即今天的海口琼山区。从汉至唐的悠悠千年,临高语族群都牢固地坚守文化的重要地位。
对海南历史有着重大贡献
通过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临高语族群在海南历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显恩认为,首先,由于当时被称为“善人”的临高语族群归附汉皇朝,并纳入编户齐民,使汉皇朝在海南有了统治基础,正式把海南划入国家版图,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对缔造我们多民族的国家,临高语族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自唐代始,临高语族群对贬谪南来的中原文士,总是怀着景仰感激之情,接受中原人士散播文明因子。
在纺织技术方面,临高语族群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叶显恩介绍,从汉代的广幅布,唐代的花缣文纱,乃至宋元的棉布纺织,临高语族群的棉纺织技术一直居领先地位。
他表示,临高语族群的海洋文化,也是一笔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由于海南岛盛产珍珠、玳瑁等名贵海产品,还盛产黄花梨、沉香、槟榔等土特产,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贾到海南岛者,当逐渐增多。尤其是自公元三世纪,孙吴开通了自番禺(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部海面,直穿西沙群岛海面而抵达东南亚各地的便捷航线。海南东南部的振州(今三亚、陵水一带)便是这一航线的中间站。自三世纪始,海南岛处于联结亚、欧、非洲的“广州通海夷道”上,其地位愈显重要。八世纪中叶,以东方的唐帝国和西方的大食帝国为轴心的国际海洋贸易圈形成,广州是这一贸易圈的东方中心。以广州为始发港的海上丝路穿过海南岛的东部,必在海南东南部停船以补给船上生活之需。而临高语族群在其中经受了锻炼,使自身的海洋文化得到不断地提升。至今,停靠在海南各大渔港的渔船中,总少不了来自临高的渔船。临高语族群自古以来就辛勤耕耘南海,世代相传。直到今天,临高仍然是海南最大的渔业县,渔业总产值居各市县之冠。
相关链接:
云南兰坪:普米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