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放管服”改革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入与彻底的阶段,它的标志是以法治思维来推进“放管服”改革!
6月13日,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以下简称“放管服”会议)提出,今年年底前,各级政府要对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用法治为改革“护航”。
纳入国务院大督查
6月13日,国务院召开“放管服”会议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至此,放管服改革自提出起刚好3年。
早在2015年5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首次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
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强总理在提出“放管服”时所讲的几个小故事,如流传一时的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故事。“放管服”改革由此深入人心。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
这项改革不是“一阵风”,它甚至进入国务院大督查中:国务院办公厅将“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全部纳入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推动整改落实。
为确保“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今年3月至5月国办组织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部署31个省(区、市)和57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展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国办于5月中旬派出10个督查组赴10个省(市)的36市65县(区)开展了实地督查。
同时,按照“开门搞督查”的思路,在中国政府网开通“我为督查提建议”专栏,通过网络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征集问题线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我们逐条进行了梳理,对有些要素不全的线索又通过电话向反映的群众进行了深入了解。”国办督查室工作人员介绍,“初核后的问题线索全部交由国办派出的督查组进一步实地核查,确实存在问题的当场督促地方整改。”
筑牢法治保障基石
3年来,“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如何?近期,发改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对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0日网上与“放管服”改革相关的120多万条信息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近九成网民对改革成效表示满意,认为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举措数量多、覆盖面广、含金量高,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网民普遍期待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强化政策落实工作。
与过去相比,手续减少了,创业增多了。2016年,全国平均每天新增登记企业1.51万户,比2013年改革前翻了一番。
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6月13日的“放管服”会议上说,“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一要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二要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三要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
李克强总理还强调,推进放管服改革要筑牢法治保障的基石,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适应改革进程,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今年年底前,各级政府要对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用法治为改革“护航”。
相关链接:
海南将在全省法院全面铺开环境资源审判改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