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透露,以前,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流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留在成都的比例仅有10%左右,但现在,有42%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成都。李言荣认为,这个变化和成都这两年的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城市定位以及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成都推先落户后就业 “新一线”城市抢人大战哪家强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7-06 08:45

  成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可零门槛落户 长沙给新落户高校毕业生发补贴

  “新一线”城市抢人大战哪家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透露,以前,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流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留在成都的比例仅有10%左右,但现在,有42%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成都。李言荣认为,这个变化和成都这两年的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城市定位以及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

  2017年我国将有750万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增加30万,这届毕业生全面进入“95后”时代。今年的最新变化是,京沪等一线城市已明确表示持续收紧户口指标,但6月以来,以南京、武汉、西安、长沙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纷纷向毕业生抛出“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等史无前例的新政,推出各种计划招揽人才,大学毕业生就业迎来更多的机遇。

  现象

  “新一线”城市纷纷推出吸引人才政策

  “新一线”城市最早出现在媒体上是根据GDP、人口等指标评出的,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西安、重庆、长沙、厦门、无锡、福州等城市。“新一线城市”显然已经认识到人力就是生产力,年轻人代表着城市的生命力,今年纷纷向大学毕业生抛出“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等史无前例的新政招揽人才。

  6月23日,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并实行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6月29日,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也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 7月2日,成都表示将大力实施“蓉漂”,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

  义乌市政府则最豪气,宣布“给钱、给奖励”,对入选“义乌英才”计划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5年内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2000万元、400万元奖励,“砸锅卖铁也要把人才引进来”。

  亮点

  成都推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取决于年轻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成都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贴近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长远需要、贴近产业和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大力推进“蓉漂”计划。

  这项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包括,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此外,还建设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对来成都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则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成都期望通过这些举措,让广大“蓉漂”扎根成都、融入成都,“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武汉市政府近日则宣布将建设大学生人才公寓3605套,配有基本生活设施,可拎包入住,面向毕业3年内留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最长租期可达3年。武汉人才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今天前来咨询新政的大学生和家长不少,租赁房屋将由各区县提供,政策正在积极推进中”。第一批公布的公寓分布在武汉全部13个辖区内,包括单套、一室一厅、二室一厅等简单装修后的多种户型,其中有市中心的商品房配建、政府投资新建、租赁等不同形式的公寓,最快即日起可接受申请。

  按照武汉市政府的新规,凡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人员则可直接落户。

  同时武汉还打出“校友牌”。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就是武汉市“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的首批“招才顾问”。“目的就是让‘大咖’校友成为武汉的名片,引来更多人才。”武汉市招才局有关人士说。据了解,为了在城市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武汉大力发掘“高校之城”的校友资源,用青春回忆与“大咖校友”的魅力,大打感情牌。

  长沙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南京市的《人才安居办法》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六类人才,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南京给予每月最少600元的租房补贴,最大可提供15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以解决这些创新创业人才的住房问题。

  聚焦

  京沪落户指标近年连续收紧

  从2014年起,落户北京的“进京指标”呈逐步趋紧态势。2015年北京市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减不增”。虽然2017年进京名额尚未公布,但北京官方最新表态,北京将坚持“两严控一支持”引进毕业生,即按照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对落户指标实施“总量封顶”。今年外地生源进京落户指标将不超过9000人。

  根据《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食品制造、纺织服装、汽车制造、批发零售等行业都属于禁止新建和扩建范围。这些产业也就属于“严控”落户外地生源的范围。

  近几年来,北京对“外地生源进京落户”指标的管控,与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总量密不可分。不过,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也明确,引进人才与控制人口是不矛盾的。北京将根据人口调控的方向和新产业的发展与需求更精准地引进人才,尤其是符合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人才。

  上海也在严控人口,自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续转负。而今年外地流入、无户籍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3万人。

  一线城市中,只有深圳在大举吸纳人才。自2016年上半年深圳市出台81条“人才新政”后,深圳十区也紧跟着出台落地政策,按照宝安区的方案,最高端的杰出人才可以获得市和区各600万元共1200万元的奖励补贴;基础型的人才也可获得博士6万元、硕士5万元、本科3万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

  分析

  “北漂”还是“蓉漂”到底该怎么选?

  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基本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

  有分析认为,近两年来,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逃离“北上广深”,越来越多的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安家就业首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曾透露,以前,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流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留在成都的比例仅有10%左右,但现在,有42%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成都。李言荣认为,这个变化和成都这两年的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城市定位以及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当成都的产业迈上新台阶,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就将更为迫切,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科技人才流动出现明显变化。

  即将从北京某“211院校”毕业的小袁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北京应届毕业生24万,“留京指标”只有9000个,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与新一线城市的户口相比,北京‘软实力’的吸引力不容小觑,只要愿意就有机会看国际顶尖的音乐会、画展或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其他城市还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小袁表示,“做‘北漂’还是‘蓉漂’是个挺难的选择”。

  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

 

 

 

 

相关链接:

书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港口发展纪实
海南港口缉毒民警严把入岛运输关卡 对毒品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卡塔尔签武器协议与美军演?美军:只是港口访问
三家港口公司停牌 或揭晓整合方案

 

相关链接:
三家港口公司停牌 或揭晓整合方案
卡塔尔签武器协议与美军演?美军:只是港口访问
海南港口缉毒民警严把入岛运输关卡 对毒品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书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港口发展纪实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吉翔] [编辑:杨海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