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采风团了解武汉“四水共治”情况记者裴斌摄
龙王庙
龙王庙:从名镇到大城
7月5日,长江一号洪水过境武汉,三镇安然。三千年来,武汉人与这样的洪水不知打过多少交道。
汉口江滩边的防洪纪念碑,就是63年前因战胜洪水而立。在当时,能够战胜那样的洪水,对于武汉人来说是破天荒的事。
纪念碑上游约4公里处,汉江与长江交汇口,龙王庙屹立在这个武汉抗洪最险处。2005年,这座楼阁式的仿古建筑开建,险点变亮点,这就是新世纪的防洪纪念碑。
汉口汉口,汉水之口。龙王庙址就是汉口诞生的源点。
因汉江水路之便,山陕商人顺流而下,木材、茶业、盐等各类商品在这里集散,汉口冠绝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胜地”。
因水而兴,为水而困。武汉的建城史,就是与水患的斗争史。对于历史上的很多城市来说,城墙就是城市的边界。而汉口城的边界,一开始便是堤坝。
明朝时期的袁公堤,让汉口人有了固定的陆地;清朝的张公堤,拉开了大汉口的城市骨架,人进水退,防洪抗洪,始终留存在武汉的城市记忆。
当前,武汉正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向全世界宣告大城之梦:地铁越织越密,高架越拉越长,城区越扩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有外国机构曾预测,武汉将跻身全球最大的城市,理由不是高校多,人才多,而是淡水多!毕竟,水才是生命之源。数据显示,武汉淡水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水多更应珍视。武汉人必须懂得,与江水和谐共处才是生存之道。今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四水共治”: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
河(湖)长制对填湖零容忍,新建投用排水泵站,退垸还湖人退水进,加固干堤保主城安然……
其实,从上世纪30年代起,龙王庙都是有名无庙。多年后,一次次战胜洪水的武汉人,重新兴建龙王庙,不是祈求风调雨顺,而是自信地表达:武汉人自己才是那条治水的龙王。
武汉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记者裴斌摄
黄鹤楼
黄鹤楼:从据点到支点
黄鹤楼立于武昌蛇山之上,与汉阳的龟山隔江相望。它的历史要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黄鹤楼,只是一个军事哨所。可见,武汉在当时是一个军事据点。
名句“龟蛇锁大江”中的“锁”字,揭示了此处的军事意义。在近现代,蛇山有黄鹤楼,龟山脚下就是汉阳铁厂及汉阳兵工厂,武汉作为中国工业重镇的地位由此确立。
龟蛇两山是长江武汉段最窄处,因此,万里长江第一桥才会在这里飞架南北,天堑从此变通途。
沧海桑田,武汉三镇因桥而紧密地联成一体,武汉也因此成为中国交通枢纽。
包括长江大桥,武汉还有不少国家“一五”时期的重点工程,一批“武”字头,如武钢、武重、武锅、武船支撑起当代武汉工业中心地位。
改革开放后,这个国企众多的内陆城市负重前行,面对沿海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显得有些落寞与寂寥,经济总量一度滑至二十名左右。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武汉这座地处中国版图天元之位的城市,又一次夺目起来。经济总量不断赶超进位,2016年居全国第九,副省级省会城市第三。
如果说长江经济带是天时,“得中独厚、得水独厚”是地利,那么,武汉复兴的人和又是什么?
科教优势带来的人才优势,进而转化的产业优势。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渐渐在武汉变得不那么显眼,武汉工业变“轻”了。光电子和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甚至世界名头响亮;汽车制造正向无人驾驶拓展;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均在汉设立了区域总部;全球500强有一半在武汉有投资……
知音号停泊在汉口江边,这艘全新打造的游船,以上世纪30年代装饰风格,让游客穿越回武汉最兴盛的年代。而船名似乎又暗合一百年后武汉复兴的召唤:交身边朋友,觅天下知音,在璀璨的长江上共舞。
作为长江中游及中部地区第一城,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不仅要建朋友圈,还要当群主。引领、带动、辐射周边,实现优势互补,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永葆长江经济带生机与活力。支点的撬动作用,大抵就是如此吧。
据点是防御的,趋向封闭;支点是主动的,意在共享。当然,黄鹤楼早已不复据点之用,而是作为武汉第一名胜,守望大江东去。
江水滔滔,不舍昼夜。
相关链接: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之美,在“云端”绽放异彩
“长江2017年1号洪水”过境武汉
【共舞长江经济带】安徽合肥:一城坐拥两座国家公园
今年长江"一号洪水"已形成 湖南超400万人受灾
长江发生今年1号洪水 国家防总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