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好学校为了吸引更优秀生源,也一改高高在上的姿态,积极推进学校的宣传与公众认知,这其中难免运用一些传播技巧,遭遇各方评说难免,但没有依据的随便恶意猜测,却不应该。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调查显示清华未借魏祥炒作 校方称公开信是给社会交代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7-13 09:22

  不是不可以质疑清华 但请言之有据

  陈志文

  一些好学校为了吸引更优秀生源,也一改高高在上的姿态,积极推进学校的宣传与公众认知,这其中难免运用一些传播技巧,遭遇各方评说难免,但没有依据的随便恶意猜测,却不应该。

  中央电视台对沸沸扬扬的甘肃考生魏祥与清华的调查报道,客观上给清华正了名:公开信是考生发出的,清华并没有借此炒作。这个结果可能让一些人失望了。

  日前,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公开致信清华大学,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提出要求,因为无法自理,需要母亲的照顾,希望学校能解决一个容身之所。清华随即快速公开回信,在承诺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的同时,表达了校领导与校友在看到这份信后的重视与关心,在阐释清华精神的同时,勉励魏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正当大家为这一事件感动时,质疑之声迅速传播,指责清华大学公开回信,借此营销。这里面不仅有各种自媒体人,也有一些媒体的大号。比如,有文章称:我不太喜欢清华大学招生办给给魏祥公开回信,不喜欢那种挥之不去的营销味道。更有文章明确说:清华大学招办的回信,还有妥妥的品牌营销效果。更有人质疑是清华润色来信,并怂恿魏祥发布了这封信,甚至上纲上线到清华侵犯了残疾学生的隐私。

  清华为什么要公开回信?清华招办主任刘震在央视记者采访中回答:因为有(考生)那份公开信。道理其实很浅显,既然是公开致清华的信,清华偷偷摸摸回复会怎样?估计会被更多的人批评,甚至激烈批判。在这种情况下,清华只能公开回应,也必须公开回应,这不仅是对魏祥一个人,而是给社会的一个交待。

  之所以引起巨大反响,可能与这封回信写得太好有关。魏祥的故事恰好诠释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回信的起草者结合自己的体会,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给出铿锵有力却不乏温情的回复。尤其最后一句话: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打动了很多人。还好,这封信的起草者是一名在清华招办兼职工作的学生,如果是一个在校老师,或者宣传部什么人,岂不更“坐实”了“清华炒作”?

  这些质疑给清华和魏祥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来一个简单的事情,一个美好给人以激励的事情,为什么变成这样,出现这么大的噪音?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质疑和猜测?清华招办主任刘震在回答央视记者提问时说得比较客观、客气:互联网时代,声音比较多元。

  清华其实不仅没有借此炒作的理由,也没有这个必要。2012年,轮椅上的牟晓沅以全省第16名的成绩,从云南玉溪考入清华大学,如果要炒作,牟晓沅可能更适合炒作吧?他完全是靠分数考上的,当时并没有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计划,他的故事可能比魏祥更励志,而他的认知水平、口才也都是一流的——2016年,牟晓沅就以“轮椅上的人生”的演讲风靡网络,可当初考上清华时,没有引起舆论的过多关注。

  质疑批判都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媒体的责任,但要基于事实或者基本的调查,而不是猜测。不调查而直接妄加猜测,说句难听的话,多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近年,伴随生源下降,高校招生出现一些困难,一些好学校为了吸引更优秀生源,也一改高高在上的姿态,积极推进学校的宣传与公众认知,这其中难免运用一些传播技巧与技术,比如当年人民大学的“回眸美女”。这本身就是高校在新时期发展上的一种进步,遭遇各方评说难免,但没有依据的恶意猜测,却不应该。

  当然,还有一些人就是想标新立异,总希望“语出惊人”。互联网时代,只要不违法违规,我们对此也不必在意,习惯就好。但我担忧的是,网络舆论里,有一种阴暗心态,对于美好的事情总是充满怀疑、质疑,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有意混淆视听,恨不得将其妖魔化。许多的“吃瓜群众”则不问真相,只管跟着标题跑,一些好好的东西这样被污名化。

  这个世界需要舆论的监督与批判,以使我们更为完美,但同时也需要美好的东西给我们影响和指引。因此,我更希望舆论多尊重事实,少一些随意揣测。

 

 

相关链接:

甘肃残疾生致信清华引质疑 母亲:现在真的受不了了
海南25名考生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入选资格
成都最牛班主任:班上50多人送一半到北大清华
致信清华之前魏祥的12年:母亲为儿40岁拿驾照

 

相关链接:
致信清华之前魏祥的12年:母亲为儿40岁拿驾照
成都最牛班主任:班上50多人送一半到北大清华
海南25名考生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入选资格
甘肃残疾生致信清华引质疑 母亲:现在真的受不了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志文]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