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呈现结构改善、动力增强和质量提升的崭新面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重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突出,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有所增强,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效益逐渐好转。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突出。去产能推进有力。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加快低端、落后产能出清。2016年,钢铁、煤炭产能分别退出6500万吨以上和2.9亿吨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截至2017年5月末,钢铁、煤炭去产能又完成当年任务的84.8%和65%。去库存成效明显。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房地产库存持续减少。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2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4%。2016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1.0%。去杠杆步伐稳健。积极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实施市场化债转股试点,强化企业负债自我约束,企业杠杆率持续降低。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降成本成效显著。2016年,“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降低企业税负成本57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元。补短板亮点突出。各地区各部门从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围绕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软硬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进度。2016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累计开工447个项目,总长度2005公里;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基本建成658万套,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190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6745公里。全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240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溢正效应显著。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加速出清,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效益回升。2016年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首次由降转升,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在价格回升、成本下降、销售好转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市场信心不断增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5%,上年为下降2.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7%,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力支撑市场需求升级和宏观经济企稳。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7%,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工农业转型提升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显效,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0.8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2%,提高13.3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就业明显增加。2016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43.5%,比2012年上升7.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2013-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比全部服务业增速高2.5个百分点。2016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1%,明显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2013-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13.7%。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07%,比2012年提高0.59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工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引领工业转型发展,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2013-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5个百分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高速增长。2013-2016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年均增长45.7%,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年均增长33.1%,光电子器件年均增长27.1%,太阳能电池年均增长22.1%,光缆年均增长19.1%。
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主产区稳产增产。2016年,粮食主产区产量9355亿斤,比2012年增长2.4%;2012-2016年粮食主产区累计增产433亿斤,占同期全国粮食增产量比重达到81.3%。农产品结构调整加速。2016年,全国油料、蔬菜、水果和茶叶产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5.6%、12.6%、17.9%和34.1%;棉花、糖料产量分别下降22.5%、8.5%。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快速涌现。2016年,全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80万个,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超过1270万人。其中,家庭农场达到87.7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79.4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
三、消费基础性作用增强,投资出口升级优化,需求结构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牢牢把握扩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外贸结构升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力持续增强。
消费成为主要拉动力,新型消费不断涌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6%,比2012年提高9.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22.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提高。2016年,最终消费率为53.6%,比2012年上升3.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品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结构升级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升级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2013-2016年,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品消费年均增长10.4%,增速高于同期非耐用消费品1.4个百分点。2016年,全国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27.7辆,比2013年增长63.9%。服务型消费渐成热点。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类消费升温。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由2013年的10.6%、6.9%上升至2016年的11.2%、7.6%。娱乐休闲服务消费旺盛。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总花费3.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3.5%;电影票房收入493亿元,增长1.4倍。新型消费发展壮大。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2016年,我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2.6%,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个性、互动、体验等新型消费方式蓬勃兴起。电子支付、网络约车、共享单车、O2O(线上到线下)服务等新型消费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新消费时代的便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