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小吃街深受市民游客欢迎。 记者 张洋 摄
街巷改造
古旧街巷换新颜
文化内涵,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与灵魂。融入市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散落在古街古巷中,曾经年久失修,使得许多老街区原本古色古香的小街巷失去应有的光彩。为此,海口将改造和保护密切结合,坚持修旧如旧、以古为新的原则,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古街巷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纷纷换上新颜,托起人们心中那一抹历久弥珍的乡愁。
长253米的培龙市场后街,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街巷,由于长年疏于管理维护,路面坑洼不平,地下排水设施堵塞缺少疏通,路灯暗淡。“每次只要下大雨,路面上遍地都是小水坑,积水严重。”府城街道办工作人员符至怡说,正是升级改造工程,让这条老街巷焕发新貌。
现在,每到晚上,家住府城的“老海口”吴爱明就喜欢到旁边培龙市场后街散步,宽敞整洁的地面上,电动车停放有序,看不到沿街店铺出店经营,占道的摊贩也不见了踪影。记者看到,培龙市场后街入口处立着红色的高大门楼,公共通道铺上了青石砖,两侧的多层建筑立面一派琼北古建筑风格,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美食、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古城文化特色美食街。
该美食街是海口琼山“琼台复兴”计划的杰作。琼山对培龙后街等一批古街巷全面升级改造,在有效保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重新展现千年古城墙下的特色美食文化风采。在上月底的开市首日晚上,就迎来近3万人次品海南特色美食,赏千年福地。
得益于对包括忠介路、培龙市场后街、宗伯里一横街等一批古街巷修旧如旧地改造,历史悠久的府城文化街区重新焕发了活力,而海口另一张历史文化名片——骑楼老街同样在久久为功的提升过程中实现了蝶变,成为备受市民游客青睐的文化地标。
便民服务
畅享便民新生活
从小在西门外社区长大的蒋明对今年启用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配备齐全的超市、裁缝铺、小百货、餐饮店、美发店等如数家珍,“现在走出家门,在社区里吃啥买啥都可以搞定。”
走出家门不到15分钟,就可以吃上早餐,找得到平价理发店,日用小百货应有尽有……海口近40个便民生活圈陆续投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日常琐事的便民场景渐成市民生活常态。
海口按照“业态缺啥补啥,问需问计于民”的思路,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统一规范店铺招牌,把美食、购物、理发、配锁、修自行车、修鞋、手机贴膜、缝纫等生活服务类行业集中起来,在路口制作便民服务站点分布示意图。同时,积极吸纳流动摊贩和低收入困难群众,让其入店经营。
农贸市场改造,让市民享受超市般的买菜体验。不仅购物环境变好了,农贸市场改造还标配检测室,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刚走进改造后的龙舌坡菜市场,眼前的景象让人眼睛一亮:干净整洁的环境,地面基本没卫生死角,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芳香,还有新鲜蔬菜的宜人清新味,许多附近市民穿梭其间选购中意的食材。“不仅让市民买得舒心,更要买得放心。”市场负责人说,为保障食品安全,市场建成了专业的果蔬农残免费检测室,每天都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随机抽样检测,并把检测过程和结果公示在市场正门口的壁挂大电视上,让消费者监督。
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竞争力
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打造的“风情小镇”,实现了区域功能的提档升级。对临街建筑立面、户外设施及屋顶设置改造,还涵盖街道园林绿化景观、柏油路面、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路灯改造等工程。在提升风情小镇“面子”的同时,还对“里子”项目多条道路的地下管网进行全面贯通及修复。
海口精细化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践行“绣花式管理”,完善城市功能,筑牢民生“里子”,让老百姓更添幸福获得感。走进海垦街道双创广场,三五孩童正在追逐打闹,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童声,附近的老人纷纷走出家门,在整洁的广场上遛着弯。而曾经的双创广场,是街道重点整治的36亩“糟心地”,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俨然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自从今年首个双创广场投入使用后,琼山双创广场、高登社区双创广场、城西镇头铺村双创广场等同样挥别了往昔的脏乱差,变身家门口的靓丽休闲广场。
海口还统筹推进实施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三无”小区改造、“三园合一”等民生工程,扮靓了大街小巷的风景。
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卫”唤醒了城市的精气神,激活了城市管理的活力,换来不断提高的市民生活幸福指数。行走在长康路,清清爽爽的步行街,路面干净整洁,商铺规范有序,街旁盛开的三角梅吐露芬芳。而曾经,海口市民眼中,长康路却是这样一番景象:卖菜的、买菜的、停车带货的,占了一路,堵了一路,脏了一路。长康路的华丽蝶变,是城市警察支队高效破解城市管理顽疾的真实写照,是海口“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模式结下的硕果之一。
“公安+城管”模式同频共振打击城市管理“老赖”,城管队伍下沉社区提升执法效率,设立专项巡回法庭护航城市管理,文明柔性执法彰显城市管理的人文关怀……“创卫”,让城市管理迸发活力,城市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用心经营城市,用情修复城市,民本椰城书写幸福读本。不忘为民、惠民初心,海口加速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城市建设升级版,加速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让老百姓拥有越来越高的生活品质,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修旧如旧老街巷 古色古香新景观
走在府城仁和巷火山岩铺就的青石路上,干净整洁的古巷,一道弯曲不见底的巷路伸向远方。仁和巷始建明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原称夏宅巷,因为巷子里出了个明代正三品官夏升而得名,西起靖南街,西至琼台书院,全长380米,宽两米,是全城中最弯曲的巷。“曲径通幽处,古宅处处有。”文庄社区工作人员许媛说,按照修旧如旧、以古为新的原则,经过3个多月的全面升级改造,这条古街巷一步一景,满眼古色古香。
在海口,有许多仁和巷这样的老街,分布在府城地区、骑楼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这些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底蕴,它们是“老海口”心灵深处的不灭印记,是新海口人熟悉海口历史的“活化石”。
在“创卫”过程中,海口坚持修旧如旧,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这些古迹,匠心修缮,原汁原味呈现历史本色,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色,使置身其中的市民游客感受到了跨越时空袭来的历史芬芳,厚重的底蕴沁人心脾。以府城地区为例,府城许多古巷都有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历史,尤以“七井八巷十三街”为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以往囿于种种原因,古街巷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破损严重,亟待修缮。琼山区加快推进琼台复兴计划,通过持续的整饬活化,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在同属于府城老街的宗伯里一横街,在保留原来老建筑的基础上,把各类管线规整入地,把广告牌匾和建筑外挂设施拆除、内置和遮挡,以灰色为主色的琼古建筑元素风格为主,对沿街风貌进行优化升级,打造成为具有琼北古韵风情的商业步行街。
记者曹马志
(海口网7月18日讯)
相关链接:
全方位回顾 海口“创卫”盘点今起与读者见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