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青年就这么爱辞职?你还在纠结要不要换工作,他们却说跳槽是常态。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职场“潜规则”太多……调查显示:90后就业者中,超过50%的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没有干满一年,40%的人不能坚持6个月,能坚持三年以上的仅占11%左右。时代的潮流中,跳槽不是天大的事,但希望你不要陷入越换工作越迷茫的职场怪圈。
毕业三年之后,A小姐重新做回了学生。这三年她可没闲着。
第一份工作,都市报记者,满北京城跑,烂泥地里趟过污水,荒郊野岭里听过狼嚎,和坑蒙拐骗的商人斡旋,特别厉害。调查新闻界的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升到半空,姐们辞职了,投奔了一家行业媒体,兴致勃勃地做起了行业记者。这活儿不容易,没点儿资源,单凭天赋和经验很难打开局面。好在姑娘聪明,很快也摸到了门道。
我本以为,剧情会是A小姐最终在她的条口独当一面,见神杀神见佛杀佛。没承想,我又拿错剧本了。她又离职了,这回比较激进,直接转行到广告业。
其实,广告达人并不是A小姐的梦想。她最感兴趣的领域,其实是咨询。在广告圈摸爬滚打的日子里,她没少往咨询行业的“锅”里瞄,观察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她的经历和储备都没法支撑自己从容转身。
果断辞职,读MBA,武装自己。
或许在上一辈人眼里,我这个作天作地的朋友特别不靠谱,没长性,不安分。可是改革开放快40年了,毕了业找个单位一蹲,一辈子不挪窝,不再是常态。工作换得勤就是不踏实的观念,也该被放入历史的故纸堆。
A小姐在职场上一路小跑,步子迈得是比一般人快些,但每一个决定都有清晰的主张。做记者,可以迅速地接触社会,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只是,记者只负责记录和讲述,这并不能让她满足。涉足商业领域之后,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找到新的目标。
三年的腾挪,看起来动荡,但A小姐其实过得很稳当,很有规划。三年三份工作,却不是三次“从零开始”,用她的话来说,做记者时和采访对象打交道时的技巧,在做广告跟客户打交道时同样适用,做记者培养的分析能力,在咨询行业也是基本功。
能规划得妥当,想得清楚,走得快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不拖泥带水,十足的行动派。这归功于她聪明和果断,也有幸运的成分。她经历过的东家都挺好,没人亏待她,她也总说,每一份工作,都特别有收获。
很多人跳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对路的工作,跟失败的婚姻一样,苦苦维持,结局一般都比较悲惨。
姑娘小Q辞职,完全是因为“累觉不爱”。她的第一家工作单位是典型的“体制内”,她做的又是行政,所有冗杂的、琐碎的活儿,都压到她这里。本是精灵古怪的姑娘,在朋友间人称段子手,给困在条条框框里,和毫无创意的琐事打交道,还要应付微妙的人际关系,旁人看了都心疼。对了,工资水平也是相当抱歉。这样的境遇,没有理由不离开。
毕竟,我们这辈人讲求生活质量,“稳定”这个考量因素,得往后排。市场经济社会的好处是,你不是没有选择。抛弃稳定安逸,不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虽然,前方迎接你的可能是不确定。
后来小Q的工作,也不那么让她满意。找工作这种事情,本来就有风险。隔岸观火的时候,工作像个精心装扮的美人,哪儿哪儿都不错,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才知道美人涂了多厚的粉底,加了多少层滤镜。这也是跳槽能教给我们的事。
多的是跳出一个坑,又跳进另一个坑的悲催案例。我身边有个一心想去一流国际化公司发展的同龄人,一不小心进了一家“假外企”。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谋定而后动,踅摸新去处。商场上的虚虚实实,痛是痛,但经历一下好歹吃一堑长一智。一次失败而已,又不是人生都被否定了。咱年纪还小,怕这些干嘛呢?
时代千变万化,看雨后春笋般的创业公司就知道,今天人们眼中的明日之星,或许明日就黯然退场了。社会变化快,职业流动就频繁。每个人都身处时代潮流中,身不由己,但绝不是没有选择。不管是一步一个目标,找准了方向通关斩将,还是被动地“断舍离”,无非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断选择,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种进路。
我们这代年轻人所处的时代充斥着不安,可好歹上升的通道没有被堵死,试错的机会还有。重要的是拒绝盲目,无论选择安稳,还是“折腾”,都别忘了自我修炼和提升。频繁跳槽未必就是浮躁,但如果只是不断换去处,自己的技能条总不升级,那就可笑了。毕竟,铁打的人才,流水的平台,有技傍身,心才不会慌。(靳静)
相关链接:
跳槽后年假变少、跨年遭无偿清零 这些年假潜规违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