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家的蜂场里,蜂农在蜂箱之间进行照料。韩章云 摄
中新网林州7月25日电(韩章云)7月底,太行山里的养蜂人李虎云进入了一年最忙碌的季节,采蜜期已过,他要保证自己所养的300多群蜜蜂在辛苦了一整个春夏后,为越冬做好充足准备。作为家里的第三代养蜂人,李虎云家的蜜蜂每年产出蜂蜜十三四吨,是林州市的产蜜大户,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放心蜜、良心蜜,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7月24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林州市采桑镇土门村,这里位于太行山脉脚下,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放眼望去满目苍翠。李虎云家的蜂场就散落在村子的五片树林里,遥遥相望又互不干扰。
李虎云的爷爷、父亲都是养蜂人,到了他这里,家族的养蜂历史已经有八九十年了。“蜜蜂养活了我们家三代人,给予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一切,可以说我就是蜜蜂养大的。”说起蜜蜂,李虎云的内心充满感激。
7月底,已经过了蜜蜂生产蜂蜜的集中期,蜂巢上的封盖蜜并不多。韩章云 摄
尽管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但是对于蜂农来说,养蜂仍是力气活。李虎云和弟弟的双手已经布满厚厚的一层老茧,因为经常翻动蜂箱、采集蜂蜜,两人被蜜蜂蛰得几乎已经“免疫”——感觉不到被蜂蛰的疼痛。“你看我的手已经退了几层皮了,胳膊、腿上都是被蜜蜂蛰的疤痕,习惯了。”李虎云说。
李虎云的父亲李山立今年64岁,是家里的第二代蜂农,饲养蜜蜂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当时家里穷,就想通过养蜜蜂找条活路,养活一家人。”李山立说,四十多年的养蜂经历,从最初自己的好蜂蜜藏在深山人未知——想要卖掉换钱特别难,到现在家里的蜂蜜还没产出就已经被厂商订购,蜂农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在没有加入农业合作社之前,李虎云家的蜂蜜无论是运出大山还是想要卖上好价钱都很难,而自从加入河南省蜜乐源养蜂专业合作社,李虎云和家人只用把所有心思花在如何养好蜜蜂,产出品质更好的蜂蜜上面,生产出再多的蜂蜜也不愁销路,每年的家庭收入也增加不少。
最让李山立老人满意的是,两个儿子继承了自己养蜜蜂的衣钵,而且干得很出色。“老大和老二现在的蜂群加起来有七八百群,年产蜜量有三十吨左右,比我那个时候好多了。”而作为家里资深的养蜂人,李山立经常叮嘱儿子们,一定要产良心蜜,把好蜜源关,让老百姓吃到最好的蜂蜜。
图为蜂农李虎云查看家中储藏的一桶桶蜂蜜。韩章云 摄
前一段时间,中国蜂蜜数据库来到李虎云家里采集蜂蜜样品,这些蜂蜜将经过SGS(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检测,为中国蜂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大数据。
“我们家的蜂蜜只采集成熟封口蜜,蜂巢里没有封口的蜜我们坚决不采,尽管成熟蜜产量低,生产周期长,但是品质好,这就是我们提供给市场的蜜源。”对自家的蜂蜜,李虎云非常有信心:“我们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好,蜜蜂采的花蜜、花粉都是天然无污染的,供应给农业合作社的蜂蜜都是经检验合格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蜜。”
如今,李虎云的大儿子已经上了大学,学的是食品检测专业。“我家三代都是蜂农,都是和食品打交道,生产出放心蜜、良心蜜是我们的宗旨,也希望孩子将来也能从事食品行业,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至于家里还能不能有第四代蜂农,李虎云说他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做他喜欢做的事,毕竟养蜂还是很辛苦的。”(完)
相关链接:
白沙打安镇探索“租借”养蜂新模式 促57户贫困户脱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