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丝线,四根手指,沿袭数代的传统美容术
从繁华大街到偏僻小巷
海口挽面娘的荣光与逼仄
挽面娘在为客人挽面。“丝线擎来绿间青,打扮新娘过娘家。面今挽来团团红,打扮新娘如花丛。”从前,海南女子出嫁前大都要请挽面娘拔除脸上细毛,寓意脱胎换骨变成新人。而今,美容院遍布城乡,爱美的女性逐渐不再挽面。盛况已逝,挽面娘也从大街转移到了小巷,一如在逼仄中沿袭的挽面术。
记者赵玉顺 刘俊 文/图
一条丝线带来的“焕然一新”
7月21日,王阿婆坐在忠介路的一条巷子里,在晨光中等待着客人。今年63岁的她,已将手中的丝线握了20多年,给无数女性带去了焕然一新的面庞。上午10点,她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来的是一位老顾客,住在小巷附近的刘女士。刘女士记得,早在孩提时家里的大人便让她挽面,原因是将鬓角和脸颊的毛发拔除后,光滑的面庞更为娇美。这一拔,就拔到了现在。年近中年的刘女士,依旧保持着每个月挽面一次的习惯。
刘女士习惯了挽面,也习惯了和王阿婆的交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无不成为两人的谈资。于刘女士而言,每个月的挽面不仅为了美丽,也为了与老朋友的一次相会。这天上午,刘女士断续地告诉王阿婆,自己正担忧儿子的婚姻问题。王阿婆安静地听着,不时给出几句“儿孙琐事由他去”式的劝慰。
丝线翻飞间,挽面娘与顾客的交流古已有之。从前,女孩出嫁前的那一次挽面,挽面娘总会和女孩讲述洞房花烛夜的仪式,而女孩红了脸颊。
挽面娘除了挽面,还可附带为客人修眉、拔除白发。小燕今年25岁,年轻的她每次修眉都会找到王阿婆,让丝线修出两道弯弯的柳叶眉。小燕说,相比去美容院,王阿婆修出的眉长得更慢,眉型也更为细腻。
和刘女士不同,小燕直到3年前才开始找到王阿婆修眉,却因面部过敏而从不挽面。曾有朋友询问小燕的眉在何处修的,一听说是用丝线拔除的,便望而却步。“她们觉得用线拔除不卫生,也很‘老土’,都想到美容院去修。”
挽面不只是女性的“专属”
小巷里,从未挽面的记者体验了一次王阿婆的手艺。挽面前,王阿婆拿出一块红色头巾,将记者的头发全部挽向额后。接着打开了一个圆型的白盒,将珍珠粉抹匀在记者的脸上,这是为了避免面部的油脂影响挽面效果。王阿婆说,第一次挽面时应使用珍珠粉,以防面部过敏。习惯之后,便以更为经济的石膏粉代替。
王阿婆用牙齿咬住丝线,用拇指和食指将丝线交叉成“8”字形,顺着额头在鬓角、脸颊、鼻翼间游走,边弹边刮间发出毛发被拔出的“擦擦”声。痛感是有的,如轻微的电流划过,但并非不可忍受。
挽面时,王阿婆的神情专注,眼里却始终带着盈盈的笑意。脖子则随着丝线前后摆动,身体十分稳定,颇有几分新疆舞中“摆脖子”的意象。面部毛发拔除后,轮到了修眉,此时疼痛感相对加剧了些许。
挽面完成后,记者的脸部的确光滑了许多。王阿婆提醒,至少要两小时后才可洗脸,以免皮肤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是王阿婆的经验之谈,而经验最初源于她的奶奶和母亲。在她年少时,便被教授了挽面的技艺。只不过按照习俗,挽面娘大都要到四五十岁方可从业,王阿婆却也说不出这一习俗的由来。
挽面起初只是女性的“专属”,但在随后的发展历程中,少数男性也渐渐开始了挽面。这源于挽面有“改头换面”的寓意,寄托着人们拔除面部的毛发后,祈求好运的希冀。因此,挽面娘的客人除了婚嫁之外,还有两种——爱美的女性和祈求“开运”的人士。
担忧“退休后”再无挽面娘
除了王阿婆,小巷里还有其他几位挽面娘在从事挽面工作。而离挽面娘们仅数十米外的一间房屋,在大约3年前开起了美容店。这是挽面娘和挽面技艺所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自美容店开张后,来挽面的顾客越来越少,剩下的大都是中年或以上的女性。
小燕是为数不多来挽面的年轻女性之一,但她也直言,每次来都只是修眉和拔除唇毛,面部即使不过敏也倾向于使用护肤品。小燕担心,毛发在多次拔除后会越变越粗,因此她更常去的也是美容院。
小燕说,其实她的奶奶也是会挽面的,但到了母亲这一辈便不愿意学了。“现在打工挣的钱明显更多,但挽面一天也只有数十元的收入,不如打工合算。”母亲如此,小燕便更加不愿学习挽面。
“我说要教儿媳妇挽面,但她一直都不愿意。”小燕母亲对于挽面的态度,与王阿婆的儿媳妇不谋而合。为了让儿媳妇在年老之后有个副业,王阿婆曾多次劝儿媳学习挽面,但都被拒绝了。这个63岁的老人,心中没有将挽面技艺代代相传的使命感,她担忧的只是老一辈的挽面娘“退休”后,有人想挽面时却再也找不到挽面娘。
当天王阿婆一共替6位客人挽了面,这比她平常的“业绩”稍好点。同样的从早上坐到傍晚(午饭在出门时已带上),十余年前她一天可以接到十几位客人。下午6点,阳光已经走出小巷,王阿婆收拾好板凳和工具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她说,明天如果不下雨,就还会来到这里等客人。
相关链接:
门前三包不到位 海口这些背街小巷“双创”该加把劲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