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后宫:
海口网7月29日消息(记者吴雨倩)城市更新是为了让老化的城市恢复生命力,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今天(28日)下午,在“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保护与发展”分论坛上,中国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院多位专家踊跃发表规划议题,指出修缮文物比重建文物更难更艰辛,在尊重文物本体的情况下,助推其蕴含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清华大学副主任张杰表示,近年来,我国保护文物的方针已经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转变为“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文物带给社会的积极影响,从而将历史文物保护项目发扬壮大。
位于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的天后宫,建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更是海口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载体。天后宫曾一度破败不堪,多处残垣断壁。2013年9月,市文物局开启了天后宫的修缮保护规划。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今年初,海口天后宫修缮以及布展完毕,并向市民免费开放。
“修旧如旧”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坦言,海口天后宫历史文化悠久,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其次,修旧如旧并非说的这么简单。因为当时手工艺人的手艺精湛,在壁画和雕刻上栩栩如生,后人在有些损毁严重的地方,找不到原貌,难以完整修复和清洗。有些浮雕上的鎏金画,只能先用喷漆加以保护,找到原貌图后再加以修复。在通过查找史料,寻求完善的修缮办法中,关于天后宫更多的历史文化也渐渐宣传开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
此外,在论坛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指出,对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在于保护单个的文物古迹,也要保护古迹、历史街区周围的环境和历史氛围。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通过城镇格局、街坊肌理、街道空间、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街道设施和古树名木等体现,对此应制定整体性的保护措施。
相关链接:
海口美兰机场员工连续19年献血 获"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