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铭 文/图
第一笔现钱6000多元拿在养蚕户的手里,队长笑了、村里的女人们笑了;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纪委书记、镇长、镇书记、驻村扶贫单位的领导们,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贫困户们围着蚕茧堆积成的“银山”问长问短纷纷表示也要跟着养蚕致富。7月28日上午,记者在白沙打安镇“首批蚕茧收购现场会”采访时发现,“养蚕户笑数票子,引来贫困户羡慕的眼神背后,是因为茅草地变绿洲,蚕宝宝吐丝堆成了‘银山’。”
首批蚕茧卖出6000多元,村民笑了
28日上午,久违的太阳照在白沙打安大地,暖洋洋的,非常地舒适。打安镇文化室的大门上头挂着鲜红色的条幅,条幅上写着“白沙县打安镇桑蚕产业示范基地首批蚕茧收购现场会”23个金黄色的大字。条幅旁边的椰子树下放着一台大大的电子秤。
当天上午9时30分,条幅前的小广场陆续有人围了上来。首先来到现场的是打安镇打安村委会第一书记管琼林、大学生村官吴俊才。接着,打安村支部书记高有才、打安镇长符郭敏、镇委书记王宪、海南美亚实业公司党委书记朱林、美亚公司驻村干部黄守波、海南中丝发展公司王智和60多个村民也陆续来到现场。
随着白沙首个养蚕带头人、打安村保尔队队长符忠友和拉茧车的出现,广场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经过海南中丝发展公司收购人员对蚕茧的过秤,电子表上显示316斤,养蚕户代表符忠友亲手从收购人手中接过6700元现金,笑得合不拢嘴。
“我这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管琼林一边看着养蚕户的村民数钱,一边告诉在场的人,三张蚕仔产量达316斤,这说明首批养蚕喜获丰收。
贫困户们围着蚕茧堆积成的“银山”问长问短后,纷纷表示要跟着养蚕户们养蚕致富。
茅草地变绿洲蚕宝宝吐“银山”
看着首批蚕吐丝卖茧喜获成功,镇纪委书记吴智海带记者来到种桑基地,指着眼前一大片嫩绿的桑叶回忆说,去年,第一书记管琼林和同事们还有扶贫单位美亚公司的领导,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栽桑养蚕是个来钱快的项目后,村干部、镇干部纷纷走进贫困户家发动养蚕,可是贫困户们以家里没地,不懂养,要割胶、没时间等理由拒绝了。
“一方面是贫困户不愿参与养蚕难以脱贫,另一方面是村外的一大块田地里长满了茅草。”管琼林说,为了发动养蚕,他只好打起了村头荒地的主意。
“贫困户们迟迟不愿干,我觉得这个项目好,就决定带头干。”打安村保尔队长符忠友在带记者参观蚕房时说。
符忠友的爱人符小秋说,听老公说养蚕能致富,她就配合村干部和镇干部,说服了村里4个关系好的妇女带头先干。
据介绍,亚美公司先后投入28万元,为村里买来耕作机、三轮摩托车。管琼林、吴俊才、高有才、吴智海等人决定亲自到地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干起一个示范基地给贫困户看。在技术员的帮助下种下了桑树、建起了蚕房。
7月12日,首批蚕苗拉到基地养了起来,符忠友、符小秋带着4名妇女,在割胶之余,每日在技术员的帮助下,摘桑叶养起了蚕。
“15天时间,看似很慢,其实过得也很快,看着蚕宝宝吃着大家亲手送去的桑叶、一天天的长大,看着蚕宝宝爬上蚕山吐丝做茧、看着蚕茧换来6000多元现金。”符忠友说,大家心里明白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村支书、纪委书记等人的亲自带领下,他们的劳动没有白费。
“贫困户能不能脱贫,我一直认为我们做干部的,首先要做的是,我们要亲力亲为,改变他们落后、懒散的观念。其次是要耐心说服教育,再就是带给他们一个好的产业。”谈起村民养蚕成功赚了第一笔现钱时,作为帮扶单位——美亚公司领导的朱林书记高兴地说,让他和同事们最高兴的是,村民的观念在他们和镇干部、村干部的带领下,悄悄地在发生着变化。照此下去,扶贫单位和村里65户贫困户一起团结努力,甩掉贫困帽,应该会比预期要快。
朱林说,他希望看到村民们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紧抓“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优势,在白沙大地上种满桑、养满蚕,做大桑蚕产业、做出丝绸产业,不仅要把贫困户带上致富之路,更要把白沙更多的村民带富,更要把白沙变“银沙”、变“金沙”。
相关链接:
白沙从“海南省卫生县城”晋级“国家卫生县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