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华学子回乡创业——
在智能与教育中“穿针引线”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的撬动之下,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海口市也紧跟时代步伐,正逐步走向深入和成熟。
走进海口市第二十七小的校园,处处渗透着教育信息化的影子——学生们佩戴的感应功能卡能将信息及时传递;学生上课时使用的平板电脑能将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家后家长能通过平板电脑监督孩子作业完成情况……
“智能+教育”在海口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惠及了万千家长、老师和学生,但这其间也倾注了许多研发者、制作者的心血,李慧岷就是其中之一。
李慧岷,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海南,和朋友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致力于推动海南教育信息化。
“智能+教育” 改变原有课堂
在李慧岷团队研发的这套系统中,将智能化引入教室,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大多数的学校里,老师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情况很难全部掌控。怎样让老师对学生作出精确及时的评价?智能教学课堂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智慧课堂通过平板电脑,依托信息化技术,让老师在课堂上迅速地实现和学生的互动。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的答题速度、准确度实时判断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以便于老师因材施教。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套教育信息化的方案中,还有系统的、及时更新的教案资源。在我省许多乡村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的现象,李慧岷团队根据课标标准,制定了一到六年级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四套教学资料,涵盖人教版和科教版两个版本。整套教学资料从情景引入到课文分析,从板书教案到课后总结,共有十一个环节,能全面地引导课堂,减轻老师负担,使得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数据+管理” 提升管理效率
除了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还注重学校的日常管理。现在的管理和教学主要依靠经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经验+数据”结合,把学校的日常管理转化成可分析的直观数据。从老师学生的考勤到日常请假,从成绩录入到班级评比,都能在指尖上完成。教育信息化系统将由此产生的数据采集起来,学校只需添置一些基础的数据采集设备,就能采集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教和学。
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优化了学校的服务水平。李慧岷认为,在教育信息化走进校园的进程中,首先要建设好“智慧校园”,借用信息化手段,做到精细化管理、准确性决策、针对性教学,逐一解决校园“痛点”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迎来融合新契机
李慧岷带领团队研发的整套系统,运用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校园里。据了解,该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得到了秀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被列入2016年秀英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推进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通过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未来课堂、数字化校园电视台、数字化同步录播室,将教学、教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营造一个学习无处不在、教研融合创新、管理透明高效、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校园生活方便周到的智慧化校园。
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智能教学系统、双师课堂、语音识别等科技手段在教育上有了全新的应用,李慧岷在助力海口市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上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贡献,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学校在信息化时代下进行变革,“智能+数据”的模式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见习记者刘晓惠
(海口网8月9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市教育局:促进海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