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内蒙古骏马奔腾;实现伟大梦想,内蒙古使命光荣
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作为采访记者亲历会场,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个细节:庆祝大会上,当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题词揭开,全场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文艺演出,既有安代舞、马头琴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表演,也有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不同民族的节目精彩亮相;观众席上,身着各式民族服饰的观众坐在一起,和谐融洽、和乐且湛。这些细节,如同内蒙古民族团结的一个具象符号。
作为我们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的民族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成为内蒙古70年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在草原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上海曾有3000多孤儿送往内蒙古,当时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蒙古族养父母们像对待亲生儿女般将他们抚养成人,亲如一家。成长于包头市达茂旗的查干朝鲁就是其中一员。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名蒙汉兼通的优秀民族干部。今天的内蒙古,生活着55个民族2511万人,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真正做到了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同时也是内蒙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70年来,内蒙古生产总值增长642倍、人均增长近145倍,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支撑这些宏大数据的,是普通人有血有肉、蓬勃向上的生活。在苏尼特左旗的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宝力道巴特尔用节能环保材料搭建新家,通过监控电视坐在家里放牧;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族人做起了驯鹿旅游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章,欢迎远方客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人用现代机械耕耘着自己的土地,憧憬着秋日的丰收……几千年历经风雨沧桑的古老草原,正在与现代文明全方位结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内蒙古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离不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红利,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并明确提出“守望相助”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在对接祖国发展大局中寻找发展机遇,激发出发展新动能、新机遇。在内蒙古4261公里边境线上,共有18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包括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和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布局,内蒙古的发展正在进入新境界。
心连心,一家亲。除了自身坚持不懈的奋斗,内蒙古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持与帮助。1996年,北京与内蒙古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20多年来,两地的互动交流未曾中断,不断释放出对口援建制度的优越性。首钢、京煤、燕京啤酒等企业项目落户内蒙古;伴随着“互联网+”大潮开启,京蒙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草原落地,入孵企业400多家。有中央的关怀,有各地的帮扶,有自身的奋斗,内蒙古的明天会更好。
周恩来总理曾经指着地图对乌兰夫同志说,内蒙古的形状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今天,决胜全面小康,内蒙古骏马奔腾;实现伟大梦想,内蒙古使命光荣。
(作者为本报内蒙古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0日 05 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