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然玉
最近,有西安市民路过小寨发现环卫工人身着的反光背心,背面除了印着“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的标语外,还印有“西安××补习学校宣”的字样。有网友认为,衣服上印着企业的名字,有广告的嫌疑,而且印在环卫工人衣服上,很不美观。也有网友说,这应该不是正规的制服,属于商家赠送的衣服,既然是赠送,印个企业名字,也理所应当。
关爱环卫工人,企业爱心捐赠,原本都属于行善做好事,却不想竟然频频引发争议。此前,有媒体曾曝出,在类似场景下,有企业在冬天捐夏服、给男性捐女装。这些阴差阳错的怪现象,尽管最终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但还是给公众留下了极不佳的观感。此番,环卫工获赠的背心上又被印上了企业广告。对于这一颇具“突破性”的做法,力挺与质疑之声皆有。而再一次,环卫工群体被动地卷入了一场激烈的公共争论之中。
据悉,这家补习学校向环卫工捐赠了3万件反光背心,共价值120万元。正是鉴于这种不菲的“花费”,不少人认为其印上自家广告也无可厚非。这种基于对人性的洞察而形成的朴素判断,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从现实来看,企业捐赠往往并不是纯粹出于道德自觉或社会责任,此外还有形象塑造、自我宣传的实用性考量。通过适当的方式,让有爱心企业获得正向回报,这应当被视作是多赢的结果,并且也能产生某种示范效应。
事实上,在捐赠背心上印上广告,并没有给任何人造成直接的利益损害。一些人指责其“不美观”“让爱心变味”云云,更多只是源于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而并没有明确的实体证据支撑……其实,此事中最需要关注的,并不是企业在背心上印了广告,而在于捐赠之初有没有就此事跟受捐单位充分告知和沟通。如果双方确实经历了一个协商一致的过程,那么此次赠送背心就应该理解为是“附条件的捐赠”——这种按约定办事的做法,并无明显不妥。
倘若所有人都以最高阶的道德标准,要求行善的企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很大可能会导致“有效捐赠”的萎缩。在捐给环卫工人的背心上印上企业广告,方式上或许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但这中间所体现的,捐赠方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关切,却是理当得到尊重的。当然了,维护企业合理权益是一方面,保护环卫工人自主选择的权利则是另一方面。在过往案例中,环卫工人群体总是扮演着“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角色,这显然是每每无法杜绝荒诞于事前的根本原因。
很显然,让作为受捐者的环卫工更多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才是避免尴尬和不适根本路径。(然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