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10日头版独家报道了大群海豚畅游在三亚近海海域的消息,引起中央多家媒体的关注及网友热议。记者11日获悉,三亚有关部门将在西南海域开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旨在更好地保护这些“海洋精灵”。
据悉,这一段视频记录下的是南海地区常见的长吻飞旋海豚,一种非常活跃、喜欢集群行动的海豚物种。亲眼见到这欣喜一刻的,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成员。
“在我们海上考察中,多次见到过海豚出没,但这次是群体规模较大的一次。”该团队带头人、海豚研究专家李松海博士透露,海豚群出没在海南岛近海包括三亚海域,从生态学角度讲属正常现象。南海包括海南岛周边海域是海洋哺乳动物的天然家园,早在人类到来之前就已在此繁衍生息。从历史资料来看,南海海域包括海南岛周边海域,海洋哺乳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有过记录的鲸豚动物物种30多种。
记者查阅往年的媒体报道了解到,近两年来,在我省三亚、儋州洋浦、文昌等市县的近海海域,就有渔民、网友目击过成群海豚浪间跳跃的情形。“海豚喜欢在近海捕食一些小鱼小虾和软体动物。”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维认为,海南今年5月至8月中旬采取的休渔措施,让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得到涵养,丰富的饵料也许是吸引海豚徘徊于近海的原因。
“通过这次记录,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照片、视频以及声学数据,采集了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在三亚海域的组成、规模、分布规律、发声特征等生态学和行为学基础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研究。”李松海说,下一步,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将在资金充足情况下,对海南岛近海海域(离岸100公里范围内)执行周期性的的鲸豚类海上科学考察,为海南海洋生态和珍稀海洋哺乳动物资源的保护及保护性开发(如发展赏鲸生态旅游业)提供基础数据。
三亚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段德玉透露,该市计划在三亚西南海域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以更好保护海豚及栖息地环境。
据了解,自2009年起,三亚在东部海棠湾、南部三亚湾、西部红塘湾等地建设海洋牧场,实施人工鱼礁投放和鱼苗增殖流放,涵养生物资源,同时从近两年开始实行,禁止3海里内海洋捕捞作业活动,进一步保护了三亚近海的生物资源,有效呵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科普一下】
全世界共90种鲸豚动物,而在中国南海及海南岛周边海域,有过记录的各类鲸豚动物物种就已超过30种,包括大型须鲸、鲸鲨、中华白海豚、热带斑海豚、小型海豚等。而海豚中的部分物种,比如长吻飞旋海豚,有追随船只的天性,喜欢在船首冲浪、嬉戏。
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经过5年多的考察和研究,初步获悉中华白海豚、印太江豚等典型近岸浅水分布的物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岛西边及西南近海海域;大型须鲸、深水分布的鲸豚物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边海域;其它小型海豚在整个海南岛周边海域均有分布。
目前,海南岛西南海域包括三亚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截至目前,可通过照相识别的中华白海豚个体数量超过150头,比大陆沿海已知的部分中华白海豚群体规模还要大。
相关链接:
三亚警方严打非法中介 行拘三名“黄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