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团队来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图为正在彩排开学典礼的小学生。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洁白的哈达再回首,芬芳的青稞在等候。带着殷切的期待,我们攀上雪域高峰……”由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填词谱曲,这首歌承载了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期盼和深情。这个8月,援藏的接力棒被交到了蒋逸明和他的30多位同伴手里。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高悬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教学楼里。作为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对口支援学校,8月2日,这里迎来了第二批援藏教师。
来自上海市三林中学的高级教师蒋逸明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55岁。在平均年龄39.2岁的团队中,他可算是个“异类”。
蒋逸明把援藏称作“圆梦”。他说,过去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关于西藏教育情况的报道,每当看到西藏的孩子渴望读书的纯真眼神,他的心灵就受到震撼。“这是我从事教育35年来的梦想,还有五年就要退休了,希望在退休前实现,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更多孩子的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三林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但这几年都没有派出援藏、援疆教师,看到通知后,蒋逸明第一个报了名。作为一名资深教师,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义务。
8月1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团队来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图为上海援藏教师蒋逸明。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驻藏一年,家里人会担心吗?蒋逸明说,他的行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我的身体条件蛮好,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参加献血。这次进藏前,7月6日还参加了学校的义务献血。大家对我的身体条件都蛮赞许的。”这次援藏,他最大的遗憾是不能经常陪着小外孙了。在上海,他每周末都要带外孙出去玩,来了日喀则以后,妻子和女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张弘和陆士杰是团队中最小的两位,出生于1991年。他们选择来到西藏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张弘的原单位去年就有一位援藏教师,“榜样的力量”促使他选择了这条路。
陆士杰负责教授初中汉语文。被问起为什么想要进藏,他说,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校长宣布援藏的消息后,陆士杰第一个举手报名,他说,一直想到全国各地看看,来西藏,想要对比一下藏族的孩子和汉族的孩子在汉语的学习上有什么差异,一方面能够把上海的教育教学方法带过来,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上海实验学校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小学和初中已经开学,高一新生也即将开学。短短几天克服高原反应的时间后,这批援藏教师就要投入教学工作。援藏工作队队长、校长傅欣已经驻藏一年多,他告诉记者,这一年来,团队根据当地藏族同胞的需求与上海衔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小考、中考、高考成绩都取得明显突破,2017年高考升学率100%,重本率达到59.3%,普本率达到93.33%。
对于第二批援藏教师的工作,他也充满信心。“工作队覆盖了60后、70后、80后、90后,有的老师在孩子出生三天后就踏上了飞往西藏的班机。60后的老同志让我看到了他们这一代吃苦耐劳的奋进精神,更让我欣喜的是,两批援藏教师中都有90后,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和民族的希望。”
傅欣说,学校里都是藏族的农牧子弟,教育好他们,比教育好发达地区的孩子更有成就感。
援藏不能局限于一城一校。记者了解到,除了做好本校的教学工作,工作队还开展了大量的教师培训课程和校际培训,提高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整个日喀则,教育均衡化发展也被提上日程。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优质师资很难过去,孩子们可说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谋划了日喀则教育城建设,把高海拔地区学校的学生优先集中到教学城中,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8月1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团队来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图为该校一年级学生。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8月1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团队来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图为一位上海援藏教师正在上地理课。千龙网记者马文娟摄
相关链接:
西藏旅游高峰期进出藏火车票机票紧张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