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共享厨房”做饭。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21岁杨海北做的事,就是把家乡味道转化为创造力。
这位唐山小伙子,是湖北大学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因吃不到家乡菜,他创办全国首个高校“共享厨房”。
运行模式是,学生提前预约,带上自己的食材,交10块钱使用费,就能在学校提供的共享厨房亲自烹饪菜肴。
共享厨房目前定位在湖北大学食堂。不过,武汉其他高校的学生也会来“尝鲜”。他也打算,把共享厨房推广到武汉其他高校。
昨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杨海北表示,“共享厨房”是为了服务在校大学生,目前还处于亏本状态,但是会继续做下去。
开办“共享厨房”的湖北大学大四学生杨海北。
创办初衷是想念家乡菜
新京报:创办共享厨房的初衷是什么?
杨海北:最初是因为想吃家乡菜,但湖北这边没有,宿舍也不支持高额电压来做菜,经常点外卖又觉得不太卫生,不太放心,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新京报:最想吃什么家乡菜?
杨海北:饺子、韭菜盒子等。
新京报:你平时在家会做饭吗?
杨海北:会,从小就做饭,我妈中午回来晚了就是我来做。
新京报:所以想创办一个做饭的地方?
杨海北:真正想做这件事,还是想服务在校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安心的就餐环境。并且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做饭这个事情,磨炼在校大学生,增强社会生存技能。
新京报:团队怎么组建的?如何分工?
杨海北:都是我的同学,提出这个点子后,觉得可行就一起合作了。我主要是负责厨房店面的安全问题,他俩主要负责线上宣传、微信公众号。
筹办过程学校给足了面子
新京报:共享厨房这个想法酝酿有多长时间?
杨海北:大半年吧,前期准备比较复杂。
新京报:筹办过程都做了哪些准备?
杨海北:我大一在学生会的公共权益部,一直和饮食中心有联系,帮他们做宣传等工作,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这个想法提出来后,我写了不少材料,递交了计划书,他们给足了面子,批了这样一块地方让我实验一下。
新京报:有遇到哪些困难吗?
杨海北:一是学校场地比较紧张,找这个地方递交了很多材料,也是之前跟学校有一些联系,才能拿下来。二是线上运营比较困难,微信一些小程序比较难,我是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自学过程比较难,也请教了一些人,才把小程序做出一个框架。
新京报:现在的地方够吗?怎么保证有序使用?
杨海北:这是实验的地方,在学校风华园食堂三楼。五十平米左右,一个灶台最多25人,以后会换个大的场地。
从准备食材到收拾厨房,十几个人一大桌要三四个小时,两三个人的话也得一小时左右。所以现在采取线上预约方式,进行有效分流。
收益情况“亏本亏本亏本”
新京报:共享厨房运行多久了?进展如何?
杨海北:运行了一个多月,大体还可以,挺顺利的。不过现在是暑假,食堂里面也正在装修,多少会受一些影响。
新京报:“拎菜就做”,交10块钱使用费,现在收益如何?
杨海北:亏本、亏本、亏本。前期投资买打发机、烤箱、冰箱,以及做宣传大概投入一两万,现在还没有收益。
新京报:后续运营的收益问题怎么解决?
杨海北:想采用年卡、月卡模式,像健身房一样,这样也可以培养大家使用共享厨房的习惯,随时可以来,也可以把食材储存在这里,能保证客流,提高共享厨房的使用率。
新京报:以后推广有什么打算?
杨海北:会在武汉的高校发展,只针对高校人群。目前在和风投联系,有风投的话在武汉其他高校推广,速度会更快一些。
新京报:走出湖北大学依托,想过去其他学校会遇到的困难吗?
杨海北:其实这个共享厨房,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对学校培养学生有很大帮助,可以让宅在寝室的学生走出来,而且自己做饭吃着也放心,学校不会有反对意见的,这可以说是学校的一门选修课。
“要把共享厨房做好”
新京报:以后有什么打算?
杨海北:会继续把共享厨房做下去,继续创业。
新京报:你觉得什么是年轻人该做的事情?
杨海北:年轻人要有创新的精神,不能墨守成规,要有点想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接触新事物感觉很好,这个过程收获很大。
新京报:“红了”后有什么变化吗?
新京报:学校、老师和同学怎么看待?
杨海北:学校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现在项目比较火,学校比较关注,校记者团也一直在做宣传;老师也表示这是对学生的锻炼,会经常给予意见和建议;没来过厨房的同学,很多都加我好友打听相关事宜,来过的会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同学们看着自己学校因共享厨房在网络走红,也有满满的荣誉感。
新京报:你怎么定义自己?
杨海北:一个实在人。
■ 观点
“共享厨房”须避免安全隐患
对于创办共享厨房,校方提供很大支持。湖北大学后勤集团郭姓经理说,共享厨房这个想法新奇,很符合当下大学生创业潮流,正好后勤集团有一块地方,于是一拍即合。
对于共享厨房的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他提到,后勤集团会派专门人员监督,共用的油、调料等是统一招标采购,包括学生自己带的菜,也会帮忙查看,以确保食品安全。
共享厨房的模式是否具备推广条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是个很好的尝试,但建议不要盲目跟风。
“这个模式的推广存在一些问题。”他说,首先是客流量,偶尔做一次饭还可以,但持续性不能保证,且学生不如学校专门厨师做的好吃,所以后续推进可能比较困难。
此外,难以控制的因素太多,尤其是卫生问题。共用的油、米、酱油、盐等,使用、存放都存在卫生隐患,厨具使用后清洁、消毒是否到位,谁来监督?依托学校、学校做把关,但责任如何划分,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制约共享厨房的推广、发展。
相关链接:
双人共享单车现身上海 警方:骑上马路系违法
“共享健身房”被指设备少 健身器材仅有一台跑步机
海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微视频制作与新媒体传播”培训开班
武汉破获骑共享单车“碰瓷”案 抓获诈骗团伙
北京市第二医院推出互联网+医学影像共享服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