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国内著名的IT服务商,是为各大互联网企业培养人才的,但在海南我们自己先遇到了人才难题。”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商务合作经理赵明亮告诉记者,今年初该公司被海航集团旗下公司收购后,拟在琼开设分公司承揽业务,但进驻海南后却发现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目前驻琼的十多名工作人员全都是岛外调入。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深读| 海南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 人才却“网”不住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8-18 10:42

  互联网产业成为我省12个重点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但——

  IT有点烦 人才“网”不住

  记者邵长春 孙慧 实习生李治成

  “我们是国内著名的IT服务商,是为各大互联网企业培养人才的,但在海南我们自己先遇到了人才难题。”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商务合作经理赵明亮告诉记者,今年初该公司被海航集团旗下公司收购后,拟在琼开设分公司承揽业务,但进驻海南后却发现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目前驻琼的十多名工作人员全都是岛外调入。

位于海口市美兰区的滨江海岸互联网+数字影视文漫众创空间,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化创意设计。记者 袁琛 摄

  “本地招不到人,外调成本又太高,现在拿到项目也做不了,只能是慢慢招有潜质的人自己培养,实现本地人才的转换。”赵明亮说。

  这样的情况绝非个例。去年我省互联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33.6%,是全省12个重点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海南“互联网+”相对发展速度超GDP相对发展速度2.4倍,全国排第3名;全省互联网从业人数已超过6万人,比2015年增长40%,但随之而来的人才缺乏难题也越来越凸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万馨表示,尽管海南互联网产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整体来看仍处于爬坡的状态,“人才匮乏是海南省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最大短板,我们还在改造‘土壤’阶段,人才这关不过的话,就难以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

  产业发展迅速

  海南互联网人才遭遇瓶颈难题

  坐落在澄迈老城开发区的海南省生态软件园,是目前海南最大的信息产业园区,从2003年开园建设以来,聚集了超过800家新型信息产业类企业,其中不乏腾讯、爱奇艺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子公司。

  软件园总经理杨淳至说,海南互联网产业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和经济特区优势,但基本是从零起步培养,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岛内互联网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有些知名公司落户海南后,在本地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园区的人力资源部门只好又带着他们去北京招人。”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海信院)是一家注册在陵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近日也遇到了招聘难的问题,许多岗位应聘人员很少,难以筛选出合适的人才。

  海信院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地处陵水,当地教育医疗资源和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还存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优秀人才在省内更希望去三亚和海口工作;同时海南的名校较少,每年培养出来的IT人才就少,能留在海南的更少。

  海南东岸骄阳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翁诗琳也认为,海南的互联网中高端人才回巢较少,中小型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引进难度非常大,而且海南的人才市场不发达,可用招聘渠道相对单一,许多人才也担心如果回海南发展不顺利,跳槽都没有机会。

  “我当时是抱着满腔热情回到海南,但干了一年后,感觉像被泼了盆冷水。”定安人金鹏去年7月从北京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决定回家乡海南发展,在海口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找到了一份技术工程师工作。

  金鹏说,相比与留在北京同学薪酬上的差距,他最不适应的还是工作氛围,由于其任职的是一家初创型互联网企业,很多岗位人员尚未配备到位,他需要承担很多工作,已超出了他的能力,但公司又没有专业指导让自己技术得到提升。

  今年初,几经考虑后的金鹏决定跳槽,但浏览了大量招聘网站以及逛过几次招聘会后,并没有在海南发现合适的岗位,最后还是决定辞职返京找工作。

  针对海南互联网人才需求问题,省工信厅等部门去年初曾专门做过调研,在被抽样调查的49家互联网企业中,回答人才严重缺乏的占22%,回答人才比较缺的占59%,两者相加已超过八成,而回答基本满足需求的只占19%。

  相关数据也显示,海南目前信息产业类企业已超过6000家,仅近两年就增加了2000多家,预计“十三五”期间,我省互联网产业的人才需求约7万人左右,考虑到省内各级院校每年培养互联网相关毕业生约9000人,“十三五”期间互联网人才缺口至少3万人,且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

  薪酬待遇偏低

  本地高校应届生外流严重

  但事实证明,这一估计仍过于乐观,因为海南高校培养的互联网专业毕业生,特别是本科以上的学生,真正留在海南发展的可谓少之又少。

  据统计,我省现有6所本科院校、11所专科院校、47所中职院校开设了互联网相关专业,初步构建起了多层次教育培养体系,但受限于一些因素影响,我省高校信息产业类人才流失率相对较高。

  以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每年能培养近800名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但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赴北上广深或回原籍就业,留琼就业的还不到20%,远远满足不了我省互联网产业的需求。

  海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刘晓文也表示,该系也仅有20%左右应届生会留在海南就业。“目前海南电商类相关人才的待遇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待遇仍有较大的差距,只谈环境和前景,当下的待遇提不上去,人才还是很难留住。”

  云明是海大软件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今年4月份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他持续在海口找了3份工作,最后还是决定奔赴深圳投靠同学,在深圳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找了一份程序员工作。

  云明说,大学四年,自己已经习惯了海口的生活,也想在海南落户发展,但本地的互联网类企业不多,而且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应届生的薪资待遇普遍都在2500元到3500元之间,相对海南的高物价,生活压力有点大。

  去年从海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系毕业的张云定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告诉记者,薪资待遇海口和别的地区相差还是比较明显,“我现在毕业一年,在深圳已经能拿到5000元以上的工资,而我留在海口的大部分同学工资还是在3000元左右。”

  即使应届生能克服薪资待遇起点较低的困难,企业在招聘时的承诺和实际工作也会有落差。“我曾应聘一家企业,岗位虽然是工程师,但因为公司刚创业起步,还没有接手到项目,入职一个月都还在打杂,实在不利于我个人的成长。”云明说。

  埃克斯文化创意创始人蒋栋梁从日本留学回来就直接来海南创业,公司入驻海航数据谷三个月,只招到了一个合适的人才,“目前公司的几个设计师都是我们从零开始自己培养的,招聘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毕业生还缺乏到位的就业前培训,入职后也很难进入工作状态。”

  采访中,各互联网企业负责人也普遍反映,海南院校在互联网专业设置、层次规模等还与行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不通畅,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各行其是,彼此脱节,即真正具有职业化的、符合企业需要标准的人才相对数量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人才政策落地执行难

  外引人才安心落户阻力大

  对于应届生,薪资待遇是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很多中高端人才,城市基础配套差距大,子女教育、住房落户等难题也是主要的考虑范围。现阶段不少企业就选择了将高端人才齐聚的核心业务部门留在大城市,而把其他部门搬迁至海南发展。

  三亚创意产业园区的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研发中心一直分设在北京。该公司主管田燎说,虽然研发中心搬迁到三亚研发成本肯定会降低,但三亚的城市基础与北京差距较大,人才储备量上更无法相提并论,目前把研发中心搬迁到三亚来还不太现实。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安居乐业是首要目标。目前,海南的众多城市配套设施水平还有待完善,“比如说位于崖州区的三亚创意产业园,距离市区有近30公里,大部分企业员工都得靠开车来回上下班。”田燎说。

  海南创值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新生说,现在出现了一种趋势:人才到二、三线城市发展。海南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如果真的再能帮助人才解决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相信可以吸引一大批互联网人才回流海南。

  在谈及人才招募区域时,多数受访企业都表示,由于海南生活成本较高,从外省招募人才较难,而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才年龄大致在23岁至35岁之间,跳槽率极高,企业招募这个年龄段的多要求是家住本省,或家在省外但想在本省发展的省内高校毕业生,未来我省互联网企业人才需求特别是初中级人才应趋于本地化。

  为促进海南互联网产业发展,海南从省政府到各市县,都针对互联网产业发展,尤其是在人才引进落户上,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不少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难落实问题。

  如有的规定只有本科以上才能享受优惠政策,将高职高专大学生排除在外。而在“十三五”期间,我省互联网企业急缺的恰恰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来源为优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省工信厅信息产业处处长曹世平说,对互联网人才的定义要有新的认识,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产业,是属于年轻人的产业,海南迫切需要的是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产业人才,高校的培养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都要考虑到这点。

  “海南很多扶持人才的政策非常好,但操作起来如果不方便,对优质人才就没有太大吸引力了。”杨淳至说,有针对性,操作方便的人才政策,这是人才引进计划的关键。

  田燎也认为,政府的人才政策要足够接地气,要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合,不然就变成了空口号。如政府的许多人才扶持政策把高学历作为人才的主要标准,享受优惠政策必须满足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硬性要求。而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指那些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价值的,应该要听取企业的意见,由企业来自主推荐。

  给资源释放市场

  打造事业平台方能留住人才

  “现在一线城市人才溢出,这是个机会,各个地区都在争抢人才,海南绝不能落在后面。”陈万馨说,如武汉日前就提出5年要把100万名大学生留住,还要招100万名校友回来,很多方面经验值得海南借鉴。

  陈万馨说,从宏观讲海南的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高校的培养能力欠缺,市场也小,给人才发挥的机会少,因此要有长期发展的心态,“要把吸引人才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真正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改变人才往外走的趋势。”

  日前省委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了7个方面、22条改革举措,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对吸引互联网人才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陈万馨说,海南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相关研究显示,大概70%的创新创业都对互联网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也为年轻人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但目前复兴城、数据谷等创新创业园区已经饱和,急需谋划建设一个更大容量的产业集聚区,满足产业扩张需要。”省工信厅法规处处长沈君建议,把海甸岛、新埠岛以及江东临近海边的带状片区,规划建设成为海南新的“互联网产业带”。

  沈君说,这片区域风景优美,邻近主城区以及海南大学、桂林洋大学城等,交通方便,配套比较完善,年轻人喜欢。同时,互联网产业的办公区要求是景区化和公园化,与保护海岸带的要求也高度契合,“这样优质的地段应该用来发展互联网产业,并通过新产业带动新城区,形成产城融合、产城互促的局面。”

  曹世平建议,打造好的事业平台是海南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要把大的龙头企业引入海南,在海南设立研发机构,设立分公司,“有了这些龙头企业,才能有事业平台载体,才有可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我觉得对于互联网龙头企业来说,能吸引他们来海南投资的一是资源二是市场。”曹世平说,如可以提供优惠土地政策给互联网龙头企业做产业配套,以此来吸引企业和年轻人才落户海南。海南市场也可以成为吸引企业落户的“诱饵”,曹世平说,比如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就孕育了很大的市场,如果将这些市场空间释放,政府购买服务,用项目去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海南,产业发展的同时全省信息智能的水平也提升了,这是多赢。

  据介绍,近两年来,我省已吸引微软、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并加大培育天涯、酷秀等一批本土互联网企业,海南易建日前还首次进入中国互联网百强榜单并位列第66位,打破了海南本土互联网企业上榜“零纪录”。

  业内人士也建议,海南院校应加强和企业的合作,组建“订单班”,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定向招收学生,以新IT为指引优化互联网类专业布局,淘汰市场需要程度低的专业。

  (海南日报海口8月17日讯)

 

相关链接:

海南检察机关将在环保等 四领域开展公益诉讼
严禁强制收费 海南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管理
寻迹海南十六城•临高(七):居仁瀑布(组图)
线上线下齐扬帆 2017海南休博会11月17日海口举办

 

相关链接:
线上线下齐扬帆 2017海南休博会11月17日海口举办
寻迹海南十六城•临高(七):居仁瀑布(组图)
严禁强制收费 海南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管理
海南检察机关将在环保等四领域开展公益诉讼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邵长春 孙慧] [编辑:陈晓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