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8月18日电从8月13日起,新华社陆续播发了《中国大陆最后一位起诉日本政府的“慰安妇”幸存者离世》《越翻越薄的历史——海南最后5名“慰安妇”采访实录》文图报道,以及微纪录片《从5/15到4/14,海南最后的“慰安妇”》《记者手记:一次最为纠结的采访》等一系列关于海南省幸存的“慰安妇”受害者的融合报道。
她们早年被强掳为侵华日军性奴隶的悲惨遭遇引起网友的广泛同情,而日本政府至今仍不道歉的不公也引起强烈愤慨。
而作为记录者,新华社记者这次与时间赛跑,留下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在采写和拍摄中,团队更反复陷入心痛和悲愤等各种纠结中。
他们有哪些感动和遗憾?面对镜头,创作团队尽诉心中块垒,讲述幕后的感动和遗憾。
这个题目为什么叫5/15,不是1/3?为什么是4/14,不是2/7?因为这里没有公约数,没有人愿意被约掉,这都是一个一个的人。所以,当我们知道,海南只剩下五位(“慰安妇”)老人的时候,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去记录下她们每一个人的影像。 ——卜多门
我们去卓天妹家,完全没有想到她会是那样一个状态。其实刚进她的屋子,我就想马上转身出来的,已经没有拍摄的勇气了。但是后来和团队沟通协商,我们还是坚持拍了下来。 ——杨冠宇
感触最深的是黄有良阿婆的葬礼。当天,当我来到村口的时候,(我听到)有一帮村民在议论。有人说,那个“日本娘”死了。“日本娘”在海南话的意思是日本妓女。还有人说,“那个被日本人糟蹋过的女人死了。”阿婆临终的时候成为大家的谈资,这是我最难受的地方,也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李金红
这些老人,如果没有这些往事,你不提这些往事的时候,她们就仿佛是你的奶奶,仿佛是隔壁邻居的王婆婆一样。她们是非常和蔼、可爱的人。 ——卜多门
我们在澄迈采访王志凤老人的时候,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之前的事情,我家那位知道死也不知道,然后,她就开始嘿嘿地笑。我感觉这特别真实。她不想让家人知道她之前发生的事情,不想让这些事去伤害他们,破坏家庭的和谐。 ——杨冠宇
不懂海南话,不懂黎语,甚至不懂客家话,我只能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同阿婆直接交流。这也成为这次采访的一个最大的遗憾。我觉得,还是没能真正走进阿婆的生活,走进阿婆的内心世界。 ——李金红
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给黄有良阿婆留下更多的影像,她去世得太突然。 ——杨冠宇
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走进这些老人的内心。我觉得,有机会我们不去工作,能够再去看望一下这些老人。就像我们报道里面说的,这些老人其实远不止14个,她们很多人是不愿意揭开这段往事的。如果大家能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老人,请多给她们一些关爱,多陪她聊聊天,我觉得这就是对她们晚年生活最好的安慰了。 ——卜多门
我们作为媒体、作为记者,不忍心去揭阿婆的伤疤,但是没有办法,作为记者的职责,我们应该是去记录。 ——李金红
我们作为新华社记者,这次去采访,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她们这些曾经苦难的老人现在的生活状况。我们去如实地记录下他们的晚景生活,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最初想要做的。——卜多门
我们不应该只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才来关注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平时,完全也可以去帮助这些阿婆。——杨冠宇
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我们这组报道,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有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在那棵百年榕树下,(李美金)阿婆唱着我听不懂的歌谣,当阿婆的孙女买了一斤鸭肉回来的时候,阿婆喃喃自语,给她的孙女示意,让她给我分一口,我特别特别感动。而且采访中,阿婆还问我结婚了没有。——李金红
陈连村阿婆家,我在飞无人机的时候,她也来看。我蹲下来,给她看。我说,这就是你住的地方,就是你的家。我感觉阿婆笑得特别开心。——杨冠宇
相关链接:
海南公开赛巡回推广赛广东站收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