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专业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高压、高空、带电作业’。当身上穿上带电作业服,脚上戴起脚扣,从爬电线杆的第一步,我们就进入了高危工作区域……”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朱玉伟是平顶山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长,扎根基层36年,用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不断用创新成果填补国内带电作业工具的空白。
这么多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朱玉伟总是觉得这是分内之事。他从技校毕业后就踏上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岗位。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带电作业许多工作没有专门的操作工具,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为了改变现状,带电作业班成员就养成了自己改制作业工具的习惯。
在老师傅们的影响下,朱玉伟认识到工作中遇到难题不能绕着走,要主动大胆地开辟一条道路来。第一次技术创新是在1981年,全国第一条500千伏姚武线投运,朱玉伟所在班组承担了该线路维护工作。常规带电作业进退强电场的方法存在着工具笨重、准备和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带电作业的安全和工作效率。他率先研制发明了独脚梯进出强电场作业法,在缩短工作时间的同时,安全系数极大提高。最终,该成果获得了河南省电力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华中网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他说:“其实难题和答案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只要方法对,一捅就破。”
原来更换绝缘子串需要把20多公斤的滑轮组提到铁塔上,塔下要有五六个人拉线,工作起来十分费事。朱玉伟从旋转螺丝帽会引起螺丝帽与螺丝钉距离变化找到灵感,发明了带有螺丝杠的提线器。操作人员在塔上只需要旋转螺丝杠把手,一个人就能把导线提升起来。“我的愿望就是多发明一些好用的工具,提高带电作业的工作效率,让大家工作起来既安全又轻松。”朱玉伟说。正是这种朴素的愿望,让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新发明。
输电线路软梯支架是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最常用的高空作业工具,多年来一直存在不能自动闭口的安全缺陷。朱玉伟想解决这一问题,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思路。有一天,朱玉伟从路边自行车的车闸系统找到了灵感,不由自主地蹲下研究了起来。“当时差点被人当成偷车的了。”朱玉伟笑着回忆道。
2010年10月28日,公司成立了“朱玉伟劳模工作室”。“工作中容不得半点马虎”是朱玉伟对班组成员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在一次带电处理异物后,徒弟周乐超因装操作杆时没有将工具袋的封口封好,而遭到朱玉伟的严厉批评。为了纠正他不规范的工作习惯,师傅在他工作时录下视频,然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带电作业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工作,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绝缘工具更是确保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听了师父的话,他内心的那份委屈渐渐地变成了感动。
“有人说我是大师,也有人叫我电力‘爱迪生’,其实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人,这些年就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朱玉伟对记者说。(周颖莹)
相关链接:
电力抢修工10分钟接7个维修电话 常常席地而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