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惯性思维:“火洲”新产业逐热而来
新疆吐鲁番市素有“火洲”之称,是全国有名的高温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发展“热极”旅游、沙疗保健、高温试车、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场等新兴产业,使高温逐渐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热引擎”。
“火洲”频破“热记录”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吐鲁番人的这句自嘲一点儿也不夸张。地处我国海拔最低的内陆盆地的吐鲁番,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据气象部门记录,这里每年6月至8月平均气温高于38摄氏度,高于40摄氏度的天数达35天至40天,夏季正午地面温度可升至75摄氏度以上。
特别是今年夏至以来,吐鲁番市温度持续攀升。吐鲁番市气象台台长胡双全介绍,在40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持续13天后,7月10日下午17时许,吐鲁番市气温达到48.7摄氏度,成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炎热状况至今还在持续。实际上,地面温度会远远高于气温显示值。位于吐鲁番市火焰山景区的观光温度计监测,夏日以来,正午地表温度超过70摄氏度,最高时达88摄氏度。
长久以来,吐鲁番市独特的光热条件给当地招牌农产品——葡萄,馈赠了“甜蜜”。日照长、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
惯性思维中,气候资源带来的优势仅此而已。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当地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业产品优势逐渐式微,吐鲁番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拉动地方经济。
“热极”旅游趁热兴起
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和消费的增长,近年来因吐鲁番“热”慕名而来的游客,开始明显增多。正值旺季时节,火焰山景区连日来每天都有3000余名游客到此感受热浪。沙漠烤蛋、沙疗养生等旅游项目的体验人群,更是络绎不绝。
吐鲁番市副市长帕提古丽·艾比布拉介绍,当地政府开始将“热”视作独特资源,大力做好“热文章”,推动旅游、医疗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以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2016年,吐鲁番市在市郊亚尔镇上湖村投资建成6200平方米的沙疗体验中心,集旅游、治疗、居住、餐饮、观光等功能于一体。记者在沙疗体验中心看到,五颜六色的遮阳伞,绽放于座座沙丘之上。伞下,人们三五成群地将躯干埋在沙子里,喝茶聊天,直呼“热得过瘾”。
随着沙疗升温,上湖村的面貌也逐步改变。沙疗中心的主干道两侧,正在建设统一风格、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和旅馆,已有68户农户盖起新房,发展农家乐旅游。将自家小院改造成家庭旅馆的上湖村村民艾克拜尔·尼亚孜,今年家庭旅馆纯收入已达5万元。“比种地收入多得多。”艾克拜尔说,游客除了沙疗,还采摘葡萄,参观坎儿井。“现在不仅来的人多了,住的时间也长了。”
知名企业逐热而来
与沙疗旅游产业一样,干热自然环境试验产业,也成为吐鲁番近年来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距离吐鲁番市区约20公里处,是一眼望不到天际的荒滩戈壁。“全国各地需要接受高温测试的产品都要拿到这里来晒一晒。”滚滚热浪中,吐鲁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调研员龙艳萍指着眼前2000余亩戈壁滩说,“别小看这块地,两年来,这里先后获批成为我国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基准点和重要的热区试车基地。”走进一看,茫茫戈壁被划分为一块一块的园区。玻璃、橡胶、管道、灯具、汽车座包、方向盘等,上万种产品小部件一字排开。这些产品被静置在毫无遮挡的户外,默默接受着太阳的“烤验”。
龙艳萍介绍,不同的产品抗高温、抗腐蚀、抗干旱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暴晒的时间也长短不一,短则一年,长则五十年之久。“厂家定期前来收取数据,根据暴晒结果鉴定产品质量或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研发。”
为此,吐鲁番市相继建立配套实验场与检验中心,使企业能够就地实测、就地检验、就地产出检验结果,为厂家降低了实验成本。
龙艳萍介绍,过去国内不具备条件,许多车企到欧美国家试车。吐鲁番打造的“全国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基准点”和“热区试车基地”,填补了国内空白。仅2016年夏天,共有138家企业、1400余辆车、2000多人在吐鲁番试车实验,拉动了当地宾馆、餐饮、运输、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拉动吐鲁番消费近8000万元。
当地一位干部介绍,曾几何时,政府为了招商尽力回避吐鲁番的“热”,担心极端的天气会吓跑投资商,而如今高温已成为当地对外积极推介的资源,正为拉动地方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半月谈记者符晓波)
相关链接:
2017海南国际旅游岛青年服务技能大赛决赛在海口落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