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法兰克福8月24日电 通讯:听德国友人讲中国故事
魏含聿
“我最近每年去中国3到5次,至今已经去过约50次了……”德国曼海姆市前第一副市长诺贝特·埃格23日说,自1972年中德建交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现了飞速发展,令他印象深刻。
当天,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举办第三期“对话总领事”活动,以“中德、友谊、使者”为主题,邀请领区内众多德国友人分享中国故事。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王顺卿介绍说,10年来,埃格始终致力于增进中德两国友好关系及民间交流活动,不仅推动曼海姆与青岛和镇江的友好交往,促成两国青少年学生交流学习项目,还于2008年和2012年分别举办了以“丝绸之路”和“中国现代建筑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展览,甚至将中国风的园林带到曼海姆。
埃格告诉记者,1987年第一次去镇江时,他就被极具特色的中国园林吸引。“一个小小的园林,竟然蕴藏如此丰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从那时起,他便萌生将中国江南园林艺术带到德国的念头。
他介绍,曼海姆中国园林的建造费用全部来自私人捐赠,整个园林项目从规划设计到资金筹备共用了一年多时间,随后耗时10个月建造完成。所用建材从镇江港出发,漂洋过海来到曼海姆。
不仅如此,埃格还将许多德国人带到中国,让他们亲身体验古老的东方文明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活动现场播放了一段埃格携曼海姆吹奏乐团去中国交流的视频。视频中,一名德国女孩说:“之前我对中国完全没有概念,到上海之后,看到这里的摩天大楼,我简直惊呆了。”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从年初开始举办“对话总领事”系列活动,希望通过分享中德友好使者的中国故事,进一步推进两国民间交流,促进中德关系进一步发展。
“1985年我去了中国西藏,那里的风景让我深深着迷,我很想搬到那里生活,”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德中友协主席莫妮卡·克鲁芬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去中国的经历。
“那时很多读者希望通过我的书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克鲁芬说,那时人们了解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的方式十分有限,自己的书籍非常畅销。
此后,克鲁芬还致力于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的项目。她探访中国农村家庭,帮助家境困难但有志赴德深造的孩子实现梦想。
她说,那时大部分中国人不会讲英语。“但现在情况变了,在中国大城市中,很多人都会讲英语,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德国人会讲中文了。”
“我的机票记录显示,我已经去中国289次了,”77岁的作家卡尔-海因茨·加斯的话令现场来宾颇为吃惊。
加斯在中国生活多年,他学习中文,曾持中国驾照从青岛一路自驾去杭州,而这一切完全是出于对中国的热爱。
当天活动中,与他们一样结缘中国并致力于推动中德友好的德国友人还有很多……
相关链接:
中国故事为何迷人 听听国外出版社怎么说
——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中国好故事也需科幻文学“传声”
中国好故事也需科幻文学“传声”
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故事:液氮罐里的阴阳穿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