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然玉
近日,限制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机制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启动。在闵行区内,曾有强奸、猥亵等涉性侵害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将被禁止从事与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触的行业。据悉,《关于限制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办法(试行)》规定,涉未成年人行业包括教育单位、培训机构、医疗机构、救助机构、游乐场所、体育场馆、图书馆。
禁止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进入涉未成年人行业,上海闵行区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这一新规,自公布伊始便获得了各方力挺。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案例被曝光,全社会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免于性侵,已然成为最牵动人心的公共议题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诸如“性侵犯特定行业禁入”等举措,无疑能给我们以极大启发。其所演示的,乃是事先介入、精准预防的主动保护新思路。
闵行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这一指向明确的“行业禁入”机制,并非是突发奇想或机缘巧合,而是源于其过往的司法实践以及办案经验。今年初,上海首例性侵类从业禁止案件就是在闵行区宣判的。该案中,当地法院判决被告犯强制猥亵罪,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三年内禁止从事教育及相关工作……有此案的审理判决在前,闵行区随后研究制定性侵罪犯特定行业禁入机制,可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应该厘清的是,“禁止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进入涉未成年人行业”,其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其实就是刑法中“从业禁止”的相关规定。作为一种属于非刑罚方法下的保安处分举措,“从业禁止”被广泛用以预防犯罪、维护公共利益。其核心逻辑在于,着眼于行为人所具有的危险性格,为了保持社会治安,同时以改善行为人为目的,而施以特定的职业隔离——这一条款尽管也能直接适用性侵类案件,但若不进行必要的细化和转化,还是存在着技术层面的极大不便。
从一般性的、通用的“从业禁止”条款,到专门的、针对性的“未成年人行业禁入”规定,最显著的变化有两点。其一,就是明确了“禁入”的范围,由笼统禁止罪犯从事“相关职业”,到具体罗列出一系列涉未成年人行业;其二,便是延长了“禁入”的期限,由禁入三年至五年到终身禁入。这一系列的立法努力,都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无小事,惟有构建最严格的筛选标准和保护机制,方可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风险。
统计表明,性侵犯的再犯率极其之高。这一严峻现实也表明,建立性侵罪犯特定行业禁入机制尤有必要。对于性侵施害者,司法部门过往大多只是判刑了事,这显然远远不够。与之相较,确立包含惩戒、追踪、区隔和矫治等多举措并举的立体性善后应对体系,才是一个成熟法治社会的应有表现。在这其中,探索并推广“涉未成年人行业禁入”,注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