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煮绿豆接露水 绣花针求姻缘
来海口,过个别样的七夕
煮绿豆接露水绣花针求姻缘来海口,过个别样的七夕煮绿豆粥、绣花针祈求姻缘……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七夕的到来,海囗人用自己的方式欢度这个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七夕”列入非遗名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七夕节,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每年七月七日,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使“七夕”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海口民俗寄托愿望
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前夜,也就是农历七月初六日,很多海口人家会煮上一锅平凡而又特殊的食品———绿豆粥。一锅清水,一把绿豆,几勺白糖,煮出的芳香四溢的绿豆粥,代表了浓浓的祝福。煮熟后,人们会小心翼翼地把绿豆粥端到房顶上,找一块牢固的地方放好;翌日早上,大人会把绿豆粥端下来,让全家人一起分享。原来,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前夜,相思的泪水会落到人间,落到绿豆粥中。所以,人们盼望着七夕前夜有些小雨,这样绿豆粥会更加香甜。
这碗绿豆粥其实还隐含着科学原理。知名文史学者邱达民解读说,这粥名为“醒目汤”,因为绿豆本身就是护肝明目的佳品,经过一个晚上的室外冷却,当然更加清凉可口。
海口的“七夕”,像国内其他地方一样,离不开绣花针。岛外各地大多借助这一道具祈求心灵手巧,但海口的七夕,绣花针的含义更加美好,是祈求爱情的降临。七夕之夜,未婚的小伙子和姑娘,会围坐在一盏大灯下的八仙桌旁,桌子中间盛一碗清水,清水中荡漾出年轻人的笑脸。年轻人会取一根绣花针,平放在手指上,放到那碗清水中。手指刚刚好放到水下,静止一会儿,再小心翼翼地挪开,这样绣花针就有可能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而悬停在水面上。大家都会屏声凝气地将头凑到碗的上方,观察看针在水中的影子,年轻人们的表情会随着绣花针影子的不同或欢喜或失望。
邱达民解读说,按照民俗的说法,如果真的影子笔直,那就昭示着这个年轻人的爱情将很美满;如果针的影子是弯的,则预示着爱情坎坷。
记者史发梅
(海口网8月29日讯)
相关链接:
爱就说出来 海口“我们的节日·七夕”让情侣勇敢说爱
七夕夜:福州祭星乞巧
七夕节告别单身
“七夕河灯节”赏河灯迎七夕
品历史尝美食 海口举行福地美食街首届“七夕”活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