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朝辉和一位彝族姑娘喜结连理 受访者供图
三门峡80后小伙放弃优越工作赴川,以执着坚守打动一位彝族姑娘
□记者房琳 通讯员颜钊
核心提示|2013年3月,在家人的反对下,三门峡80后小伙万朝辉毅然做出一个决定: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偏远山区支教。
这些年来,他与当地的学生和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不,在当地人的牵线下,他还娶了一位美丽的彝族姑娘。9月10日,此事在网络传播开,迅速刷爆朋友圈。
当初他为何选择去凉山支教?在那里发生了哪些感人故事?如今他的生活怎样?大河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选择放弃优越工作,去偏远山区支教
9月10日是教师节。当天中午,大河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远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万朝辉。
“下午2点还要开会,从学校到会场,40分钟车程。”在紧张的采访时间里,虽然手机信号不太好,万朝辉仍然耐心地向大河报记者讲述了他支教的经历。
万朝辉今年32岁。2007年,22岁的他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三门峡。因为他在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回家后,他在当地报社、电视台实习。后来,他在当地一单位找了份固定工作,万朝辉干了半年,便辞职去武汉闯荡。
万朝辉告诉记者,当时他在武汉一家企业上班。2013年,他的大学同学告诉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教师资源匮乏,他毅然选择去那里支教。
在支教组织的安排下,万朝辉在当年3月去了凉山。“凉山那边山路险要、资源匮乏,人们受教育程度低,我想让那里的孩子走出大山。”万朝辉说。
万朝辉回忆说,他去支教的第一个学校是昭觉县的一个山村小学,因为交通不便,第一次去的时候,冒雨徒步4个小时才到学校。“路上要喝水,我背了4个暖水壶。”
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梅丽告诉大河报记者,万朝辉是在支教前加入爱心之家的,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因为他长期在凉山,但只要放假回来,都会去献血,爱心之家组织的捐款活动,他都会通过网络捐款。”
近日,三门峡小伙万朝辉支教四川凉山的事迹刷爆网络,这是他和学生的合影。
感动脚摔骨折,休养中委托村支书给学生布置作业
万朝辉说,因为工作原因,他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县和美姑县共5个学校支教过。
提起刚去支教的感受,万朝辉说:“苦”。
几间破旧的瓦房就是整个学校的教室,墙上的裂缝随处可见;由于时常停电,教学经常在一片漆黑中艰难进行……
“许多学生家离学校很远,有些学生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上学,还要经常干农活,我们只能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一个知识点反复地讲。”万朝辉说,刚开始,学生成绩普遍不理想,有个学生考了个不错的成绩,他和志愿者们激动得出钱买了辆自行车对学生进行奖励。
去年11月份万朝辉在美姑县支教,一天去学生家中家访,返回时天色已晚,在狭窄的小路上不留神滑倒了,导致右脚严重骨折,不得不暂时中断支教生活,回到三门峡的家中休养。
万朝辉说,休养中,他仍放心不下即将毕业的学生。为此,他还专门委托村支书每天给学生布置作业,并把学生的近况拍成小视频发给他。“让我感动的是,我在家休养期间,总有学生询问我的病情,问我什么时间回去。”
除了教知识外,万朝辉还教会孩子们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排队、洗手、按规矩吃饭
……
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生活也养成了好习惯,一些原本不重视教育的家长也纷纷把孩子送来上学,当地百姓的教育观念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校园。当地一些学生家长得知万朝辉生活比较苦,也会送来一些腊肉、土鸡蛋给他吃。
幸福善良打动当地人,把彝族姑娘娶回家
2017年4月9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政局,万朝辉与一位美丽的彝族姑娘领了结婚证。
“今年2月底,我放不下快要毕业的6年级学生,便和母亲说想回学校上课。”万朝辉说,当时他母亲就说,想回学校可以,赶紧找个媳妇。
回到凉山后,因为万朝辉的善良,经当地一位村支书介绍,他结识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的一位彝族姑娘,并于今年4月领了结婚证,今年7月在三门峡办了婚礼,许多支教老师及万朝辉的亲戚、朋友去参加婚礼。
9月10日,在三门峡万朝辉家中,其父万铁汉从柜子中拿出了那件彝族服装,他告诉记者,虽然是在三门峡办婚礼,但万朝辉结婚那天专门穿上了女方家为他订做的彝族服装。
万铁汉还说,当初他们全家都反对万朝辉去凉山支教,因为离家太远,后来拗不过孩子,便答应了。
“今年我到他支教的学校呆了两天,那里条件太苦,但是孩子们对他都特别好,帮他打扫卫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万铁汉说,每次假期结束后,他都会买些牙膏、牙刷以及棉鞋、衣服给那里的孩子。
2015年底,万朝辉花了几千块钱为支教的小学购买了远程教育系统,老师上课更方便了。
如今,万铁汉明白自己的孩子和凉山的孩子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再反对孩子支教。
万朝辉说,他的妻子在雷波县经营一家饭店,而他在昭觉县支教,两地虽然只有150公里路程,但是开车要5个小时。“我们各有各的事,都比较忙,结婚后我们只见过一次面。”
对于今后的打算,万朝辉笑着说:“这几年我会继续留在凉山支教。”
相关链接:
浙大琼籍学生牵头组支教团 连续4年支教海南山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