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离婚,小孩子的抚养权会判给谁?”面对当事人的咨询,四川崇州市法院的机器人“小崇”在与当事人进行几轮问答后,很快就给出了一份“孩子抚养权评估结果”。它的答案,与法官判决基本一致。有媒体调查显示,全国至少已经有半数以上省份的法院引入了人工智能,它们正逐渐参与法官办案的流程。
提高案件解决的效率,可以说是机器人进军法律审判领域的直接动因。比如,江苏苏州法院的“智能平台”应用5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份法律文书,给法官判案提供有效的参考。效率有了保障,公平断案对“铁面无私”的机器人来说也不在话下。在现实案件审理中,往往会出现“类案不同判”的问题,而机器人不受主观情感影响,只是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更能做到“一视同仁”。同时,人工智能审判系统还可以根据大数据对判决过的案件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相关案件给出最接近法律条文的判决建议,防止人工疏忽导致的冤假错案。
那么,机器人能不能成为合格的法官呢?现在说还为时尚早,或者说法官并没有那么好做。正如很多著名的法官多是上了一定年纪、有一定阅历的人,他们不仅读万卷书,还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去判断那些随时出现的未知事物。再者,司法办案不仅仅是一个相关法律条文积累、筛选的过程,还需要法官大量的说理和逻辑来推动审判。所以,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年纪轻轻的机器人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在人的引导下做好辅助工作,成为合格的法官还“路漫漫其修远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