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信社打造多层次基层金融服务体系
让农民普享金融服务甘霖
近日,记者在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看到,一块红底白字的“南罗金融服务站”招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对于南罗村村民谢亚凤来说,这就是开到村里的“银行”。
早在2015年,省委、省政府就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向自然村延伸。在推动普惠金融上,省农信社2012年便开始行动并始终在拓宽广度,继实现服务网点全省202个乡镇和79个农场全覆盖后,又实现便民服务点全省2569个行政村全覆盖,并向百户以上的自然村延伸。随着农信社社保卡、健康卡业务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为了满足广大农民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建立起像南罗村这样在便民服务点基础上升级换代的金融服务站,显得更为迫切。
拓宽普惠金融平台
9月6日午后,儋州市兰洋镇南罗村雨点不停,没法干农活的村民们纷纷来到金融服务站,60多平方米的服务站瞬间被人群挤满。
“阿妹啊,教我一下怎么用手机银行缴费吧。”村民梁永清拿着手机请工作人员帮忙,而别的村民们也都凑上来一起学习。
手机银行、金融理财……一个个时髦的词语,让村民们充满好奇,津津有味地听着。
“自从服务站建好后,我们再也不用跑到镇里或市里办业务了,存取款、生活缴费不用说,甚至是社保卡激活这样的事情,也都能在这里搞定。”梁永清说。
据介绍,农信社的金融服务站提供支付结算类、现金服务类、征信类、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类、金融扶贫等几大类服务,基本上可以满足村民大部分的金融服务需求。
2017年2月,省政府印发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不少于1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省农信社落实省政府的部署,与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文体厅等部门密切联合,完善村委会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将金融服务站建在行政村,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金融需求。
与前期的农信社便民服务点相比,现在的金融服务站,统一了招牌标识,有了固定的服务场所,服务项目上墙,服务内容公示,服务电话公开,配备宣传资料,配置金融机具,还配有人员值班。
“我们还将发挥农信社的科技优势,打造网络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销售信息等。”儋州市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服务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普惠金融平台,它是升级版的金融便民服务点,也是一个缩小版的营业网点。”省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这样给村级金融服务站定位。
目前,在全省范围内,依托自然村小卖部而建的便民服务点提供存取款等便捷的基本金融服务,依托村委会而建的金融服务站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两者并驾齐驱,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丰富普惠金融内涵
便民服务点和村级金融服务站,不仅让百姓“贷款不出镇、还款不出村”,还解决了村民小额信用贷款申请和基础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
“我来送贷款材料了。”6日下午,南罗村村民叶占春一踏进金融服务站的大门,就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道。叶占春告诉记者,村里的金融服务站成立后,只要打服务站里提供的电话或者找站里服务人员,就可以了解到贷款产品和办理手续等信息。
金融服务站入驻行政村后,给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最贴心的金融服务,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南罗村种植户黄锦年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我通过服务站贷到5万元钱后,就拿来种植槟榔,预计今年的收入会增加不少!”
今年8月,南罗村金融服务站设立后,已经为当地村民协助办理贷款135万元。
在文昌市,小额信贷技术员与基层员工组成工作小组,利用便民服务点、金融服务站等平台,开展贷款政策、产品和社保卡业务等金融知识宣传,同时对有脱贫致富意向的村民开展培训,培育和塑造农户的诚信和自立意识,有效推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此外,金融服务站还时常就手机银行、自助银行、金融理财、互联网金融、防范网络诈骗、真假币识别等方面对村民进行普及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运用金融能力。
据介绍,之前很多农户一听说要贷款搞生产,连连摇头摆手。特别是一些贫困户,他们担心贷款后负担加重,会贫上加贫。“通过金融服务站做的一些金融培训,让更多农户有了发家致富的意愿,也有了还款的积极性。从我手中贷款的客户,所有的资金都已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文昌公坡镇水北村金融服务站工作人员陈庆崖告诉记者。
“通过服务站,群众了解不少扶贫贷款的事情,我这个村不少贫困户就是在金融服务站接受了农信社的贷款后,开始发展产业的。”南罗村党支部书记梁永朝说。
目前,省农信社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除了让村级金融服务站承载更多类似普通网点功能外,还重点将村级金融服务站向更多贫困村延伸和拓展。
海南省金融服务站自去年5月开始试点建设,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已揭牌164家,其中覆盖贫困村49个;服务站内布设有社保移动终端等服务设备,提供金融知识宣传手册近10万份。
相关链接: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南宁举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