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资产”变“活资金”率先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琼中用金融活水“贷”动农户脱贫致富
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琼中各乡镇农民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自2014年底开始,琼中在全省率先尝试以农房抵押贷款扶持农民建房、发展生产,让农民手里的“死资产”通过不断推进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变成金灿灿的“活资金”。
□南国都市报记者李梦瑶
“按揭”贷款建新房贫困户圆安居梦
农民住进一套90平方米的新式民居,要花多少钱?在琼中湾岭镇大边村,村民王万启笑呵呵地向记者伸出了4个手指头,“才4.8万元!”2014年底,大边村被纳入琼中整村推进重点建设村庄,采取“小额信贷(政府贴息)+农户自筹+危房改造资金”方式,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王万启用自家宅基地上的农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4.8万元,盖起了一栋农家小楼。
因缺少担保抵押品,长期以来农民的贷款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用农民的房子来抵押贷款,过去在政策和法律上是不允许的,这让农民家中最大的一块资产变成了‘死钱’。”据琼中金融办主任关远大介绍,该县在实行林权抵押贷款基础上,采取“小额信贷(政府贴息)+农户自筹+危房改造资金”方式,探索建立起农民住房财产权“大边村”模式,即政府帮助农民办理房产证,通过抵押住房给银行获得贷款,农户最高可享受10万元以下的8年政府贴息贷款,极大减轻了还贷压力。
由于先行先试效果明显,琼中于2015年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截至目前,琼中已累计向3230户农户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3111.4万元,让农民圆了安居梦。
“死资产”变“活资金”
“贷”动村民招金揽银
自从靠养猪脱了贫,琼中中平镇大坡村委会丁架坡村村民王啟旭便筹划着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可发展资金不足让他犯了难。翻开琼中建档立卡数据库,记者了解到,2017年该县共有3883户贫困户,其中因缺资金致贫的比例高达37.65%,可见缺少资金成了脱贫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如今在琼中,农民手里的“红本本”除了可以贷款盖房子,还能为产业扶贫引来源源“金融活水”。
由于资金有限,琼中野蕉养鸡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半拉子”,甚至欠下饲料店一笔钱,让合作社负责人卓善赵满脸愁容。这时,村干部符开荣为合作社带来好消息:“政府有新政策,只要是为贫困户脱贫的农业项目,贷款全额贴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卓善赵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不到一个星期,贷款就发放到位了。“只用了两年时间,合作社就把贷款还清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下来了。”卓善赵说。
目前,琼中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主要面向村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涉农产业化项目,让沉睡在农村的一大批“不动产”被唤醒,助力村民招金揽银。“拿到农房抵押的4.8万贷款后,其中2.5万元用来盖了新房,剩下的钱用来养黄牛、养泥鳅,一年下来就赚了6000多块钱。”尝到有活钱的甜头后,大边村村民王梅花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而同村村民王文发也正琢磨着用住房抵押贷款买几头黄牛回来饲养。
相关链接:
琼中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初步名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