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点击了手机上的“斗地主”游戏软件,立即被扣费10元,民法专家何先生认为游戏软件系“恶意扣费软件”,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北京移动退还10元资费,赔偿因立案、开庭等支付的交通费20元,以及因移动公司原因导致的诉讼费损失25元,共计55元。一审败诉后,何先生提起上诉,9月11日,这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上诉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9月20日《检察日报》)
近年来,媒体报道过多起手机用户遭遇恶意扣费的新闻。用户因好奇或无意间点击手机中的有关软件,就会莫名其妙地被扣除话费,不但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让人感觉受到了蓄意欺诈。虽然民法专家何先生与运营商之间的官司尚未有最终结果,但此案无疑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确保消费者手机话费不被恶意扣除,运营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运营商应当完善交易规则,尽最大努力堵塞漏洞,而不能有意无意充当恶意扣费的始作俑者或者帮凶。
公平交易既是最重要的市场法则,也是消费者的主要权利。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享有真情知悉权和自主选择权。这主要指消费者在交易时可以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可以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而之所以说一些手机用户遭遇的扣费属于恶意扣费,主要在于这些扣费行为并未取得消费者同意,而是设置扣费陷阱,变相强制交易。梳理相关报道可知,很多手机用户仅是查看相关软件,或点击相关未明示要收费的“按钮”,并没有购买相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意思表示,就被扣除了话费。
与这些恶意扣费行为相对应的是,目前很多电商平台在完善交易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就做得很好。其交易流程主要是,当消费者选购好相应商品或服务并提交订单后,支付款项时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甚至还需要输入所绑定手机收到的二次验证码。在此过程中,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是否有冲动消费行为,进而决定是否购买该商品。一些电商平台还提供担保交易,消费者支付的对价先行进入平台账户,当消费者收到商品后进行相应操作,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后,钱款才会进入商家账户。可以说,消费者的真情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均得到了有效维护。
反观依托于通信运营商的恶意扣费,消费者点击相关软件后,甚至还没来得及查看有关商品信息,就会被扣除话费。这与那种“摸了或看了就得买”式的强迫交易,其实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属于“碰瓷经营”。要知道,查看某些游戏、点击某些软件并不代表消费者有真实的购买意愿,运营商凭什么直接替消费者做主并一气呵成地扣除话费。而且,虽然不少消费者已经给手机充值了大量话费,但话费如何开支应由消费者做主,运营商除依照电信条例或合同约定扣除话费外,无权随意支配话费。这与银行卡的道理是相似的,钱虽然存在银行,但消费者可以凭密码或其他方式支取、消费或转账,银行无权动用。
手机用户遭遇恶意扣费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有关部门也进行过专项打击整治,但这类事件仍时不时见诸报端,说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根治,在有些地方似有死灰复燃愈演愈烈之势。对此,监管部门理当积极作为,追究相关商家的强迫交易行为和运营商的帮凶行为。同时不妨制订相应强制标准,如要求运营商清理违规第三方商家,要求商家以显著方式公示商品价格,并设置二次验证程序,当消费者回复二次验证码时方可完成扣费。这样才能有效清理“恶意扣费”现象,避免消费者再糊里糊涂地“被消费”。(史奉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