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直播技巧、如何录小视频上热门,这些生活中的娱乐项目,现在却走进了一所高校课堂。近日,重庆工程学院开设“网红学院”一事引发关注。9月20日,重庆工程学院回应记者称,“网红学院”既不是独立学院,也不是具体专业,而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共建”的一个培训项目,目前已有19名学生参与,由企业提供培训老师和实践机会,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凭自愿参与,旨在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9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设立网红学院,绝对是极其前卫和时尚之事,不过一旦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引发争议也在所难免。反对者认为的理由有三,一是设立专业有其为严格的程序,比如多方论证和报请批准,而不能随意设之;二是网红的定位还相当模糊,教育的基础体系不完善;三是网红作为一种新兴现象,目前还没有相对应的教育支撑体系,网红式教育容易陷入误区,成为功利而浮躁的注脚。
很显然,对于网红学院的开设,此等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先入为主的取向失位。首先,恰如学校所解释,“网红学院”非独立学院,网红也非具体专业,有点类似于职业培训式的体验,属于对接市场的培训班项目,尝试性的意图异常明显;其次,此项目的最大优点在于“校企共建”,由学校提供师资与教材,对学员进行培训,而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和就业通道来进行实践,由之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用意。再次,高校专业的设置也好,技能式培训的开展也罢,都离不开创新与尝试去总结,从而与市场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让高等教育或者职能培训围绕市场转,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又能为市场培养紧缺的新兴人才。
高校专业有冷有热,有新有旧,实现新陈代谢式的替代与尝试,本身也是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一些基础性学课当然需要“延续传统”和“成为经典”,然而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不考虑环境因素,比如相对偏冷的专业和需求量不大的专业,就必须进行调整,无论其经历了多么繁荣的岁月,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诸如诗意化和浪漫化的文学专业,则选择者已寥寥无几。
2011年,浙江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生仅3人,却依然被浙江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董萍教授评为“哲学系的胜利”。而之前爬树课、生死课、三国杀等新潮专业的兴起,亦被视为对传统课程的冲击,不仅是一场娱乐体验,创新的培养方法、转变的教育重心,还让人们再次审视习以为常的授课模式和教学理念。
“网红学院”的沉渣泛起有同样的况味,恰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选修课《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属于高等教育在探索创新中的自我尝试。在德国,据统计,中学毕业后能上大学的人群中,只有26%选择上大学。尽管大学免费,并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和学校,但58%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上德国的职业院校或者专科学校。
在其完善的保障和培训体系中,校企共建无疑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企业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在约3年的职业初级教育中,受教育者每周须接受3—4天的企业实训,余下的1-2天到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理论知识。这种“双元制”避免了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使自己成为置身世外的孤岛。
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出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史上最难就业”的成色越来越足;另一方面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回炉深造”的趋势越发明显。究其原因,皆在于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供需之间无以实现有效对接。因而,“企业委托、学校培训、双向互动和双元运行”的机制,则成为高校教育的未来之路。
抛开“网红”的特定性而言,“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地方。纠结于“网红”的专业属性,就会屏蔽制度创新与尝试的本质,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并带来模式尝试和内核创新的偏见。如此,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难以承受之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