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曹滢韩家慧)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日共同发布了《社会建设蓝皮书: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蓝皮书预测,2017年,北京市有可能首次出现人口减少的转折点,人口增长势头将彻底扭转。
蓝皮书指出,北京市人口结构继续优化,常住外来人口开始由增转减。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全市户籍人口136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2%,比上年末减少15.1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常住外来人口在2016年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逐年递减。2010年之后,人口增量逐年递减。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人口增速进一步下探。2016年,新增人口仅有2.4万人,增速近乎停滞。这表明,过去几年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人口调控效果逐渐显现。可以预测,2017年,北京市有可能首次出现人口减少的转折点,人口增长势头将彻底扭转。
长期以来,功能过多导致人口过多等顽疾困扰首都发展。从2014年起,北京市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工业用工人数减至98万人,首次缩减至百万人以内;全市常住人口连续3年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态势。
今年6月份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指出,到2030年,北京的人口承载力为3000万人左右,天津为2000万人左右,河北省各地市的承载力从340万人到1300万人不等。报告分析称,京津冀区域人口承载力以京津、京保石两主轴沿线城市最大。
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表示,适当疏解非首都功能,采用大禹治水的方法,疏堵结合控制人口规模,给出了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相关链接:
海口试点生活湿垃圾无害化处理 烂菜叶烂瓜果变沼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