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打闹、骚扰邻居……人们在公共场所难免会碰到这样的“熊孩子”。
面对“熊孩子”,有的家长在公共场所“反应过度”大声斥责;有的家长则完全不作为,一副“孩子做什么都行、都得让着”的样子。在公共场所到底该怎么对待“熊孩子”呢?(9月19日 《北京晚报》)
“‘熊孩子’背后必有‘熊家长’”。此话虽然太过绝对,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孩子天性并不坏,没有一个孩子出生时就具“熊性”,很多的坏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熊孩子”的出现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每个“熊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不称职的父母,要么是过度溺爱,要么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大声责斥,极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养成“熊性”。因此,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够成为孩子的一个合格人生导师。
作为家长,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要起到表率作用,要律人,还需律己,身教胜于言传。平时,家长在要求孩子文明守礼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如果看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要及时教育纠正,不可因为疼爱孩子而舍不得教育,要知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的爱是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家长首先要把孩子教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为孩子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孩子的道德成长之路就不会偏移。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那么,孩子的道德成长之路就不会偏移。(林雁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